首页 > 方志馆 > 社会捐赠

《复社研究》入藏方志馆

时间: 2016-09-08 12:08 来源: 苏州地方志 访问量:

             

凤凰出版社201112月版的《复社研究》收录了金陵大会的背景;崇祯六年的第二次国门广业社;崇祯十二年的第四次国门广业社;复社的社会理想与士林精神;复社对晚明社会的影响;揭重熙、杨廷麟与江西抗战;张溥的文学研究与批评;沈寿民的生平与创作等内容。

作者丁国祥,系苏州科技学院教师。该书已于近日捐赠苏州方志馆收藏。

                                                             (资料处)

链接:2012年8月24日苏州日报

 

 □路海洋

  复社是明末清初规模最大、影响至巨的文人社团,要想深入了解明末清初政治与学术文化开展和嬗变的具体过程,无疑要对复社及其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复社社会活动及其政治、学术影响的钩稽、论析,长期以来,系统、综合的复社研究尚付阙如。要想弥补这一缺憾,谈何容易!复社参与人数之众、组成人员关系之复杂、社集活动之频繁、学术与文学成就之丰厚、政治与学术影响途径和方式之纷繁、相关文献之庞杂、分散以及散佚等等,这些都为研究者设置了道道不易逾越的高墙。但是仍有学者不畏艰难,沉潜数载,完成了五十余万字的相关研究专著,这就是 丁国祥 老师的《复社研究》。

  该书以宏阔的视野和朴实的文字,对古代文人集团的演变,复社成立的经过,复社的社集活动、政治与学术思想、社会性质、衍变与衰败过程、忠义壮举,复社领袖的文学成就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论。其中尤值注意者有三:一是对复社的成员、组织、性质、活动及其演变进行了全面考察,二是对复社成员在明末清初的忠义之举及其政治、历史、文化意蕴作了比较深入的揭示,三是对复社主要成员的文学成就展开了简要的探析。

  复社的文学创作,可以说“集中了晚明诗坛、文坛的精华”(曹虹《复社研究·代前言》),无论是诗词还是骈散文,复社作家都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就。 丁国祥 老师的《复社研究》特辟“复社领袖的文学成就”与“复社的重要遗民文人”两章,分别对张溥、陈子龙、夏完淳、吴应箕及刘城、沈寿民、阎尔梅、万寿祺、冒襄、董说、朱隈、蒋臣、赵士春、徐孚远、顾梦游、钱邦芑、陈璧、姜埰、纪映钟、叶襄、朱一是、钱秉镫、方文、归庄……的文学创作,作了扼要的论述,这几乎可视为一部扼要的“复社文学简史”。

  复社是一个兼具政治与学术双重性质的文人团体,它所涉及的信息是海量的。有关复社的文献不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分散,对学者的研究工作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丁国祥 老师在比较繁重的教学压力之余,较好地完成了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脚踏实地地完成了论著的写作,这一点颇值赞许。

  在具体研究中,作者以观点为纲,比较熟练地贯穿起大量文献,其文献阐释与引申准确妥当而不乏新见,其文学、历史与哲学三个研究视角也能“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如复社忠义壮举考论两章,作者重点运用史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明末清初复社忠义之士面对满族铁骑时的历史选择及其折射的感人精神作了生动的描述与揭示,经由这样的描述,左懋第、王章父子、马世奇、何刚、徐汧、夏允彝、梁于涘、黄毓祺、刘曙、吴鉴、黄淳耀、朱集璜、陶琰、顾杲、夏云蛟、吴兆胜、吴昜、吴应箕、钱肃乐、揭重煕、杨廷麟、陈邦彦、杨文骢等人的抗清事迹,乃穿过历史尘埃的大幕,比较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虽然这部著作还存在一些有待补充、完善和进一步研究之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会引起明清文学、史学、文化学研究界的重视,其对于今后更为系统、深入的复社研究,也将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