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苏州的文化艺术——宋锦

时间: 2019-01-02 03:40 来源: 苏州市志办 访问量:

苏州宋锦的工艺与渊源

苏州宋锦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苏州的织锦工艺,历史悠久。西汉刘向《说苑》已记有春秋时吴国官员“有锦衣而狐裘者”。三国时,吴主赵夫人能织云龙夔凤锦。南宋时,在苏州设有绫锦院,织机数以百计。元代,丝织崇尚用金线,织金锦。明代,苏州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三大产区之一,“吴中多重锦”。据《姑苏志》载:所织海马、云鹤、宝相花、方胜等锦,五色炫熠,技艺胜于古代。清初,苏州宋锦生产日益发展,且在全国最为著名,织造技术、图案花色更为精进。康熙时有人从泰兴季氏处买到宋裱《淳化阁帖》10帙,揭取所裱宋锦20种售给苏州机房仿制生产,使失传多年的花色品种得以恢复。

▲图为苏州传统织锦机。

▲图为民国时期苏州上流人家的老妇人穿绸着宋锦,参加庙会活动。照片摄于20世纪30年代。

▲图为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苏州生产的宋锦被清政府农工商部授予优等奖牌。

传统宋锦的新发展

▲图为2014年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及夫人彭丽媛身穿苏州生产的宋锦服饰参加会议。

▲图为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穿苏州生产的宋锦服饰合影留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锦业逐年发展。1950年,宋锦生产有6户、24人,30多台木机,组成联合办事处,实行联购联销。1955年组成宋锦供销生产小组,实行分散生产、统一经营。1956年,小组转为生产合作社,社员106人,社址在狮林寺巷25号,改为集中生产,拥有大木锦机16台,小木锦机18台。1958年与丝织工艺生产合作社合并,改称宋锦漳缎厂,部分手工生产改为机械化生产。1966年,宋锦漳缎厂改名为朝阳丝织厂,1979年改为苏州织锦厂。1985年,宋锦产量2.18万米,产值10.94万元,约占该厂总产值的1.37%,产品全部内销给各地工艺服务部及京、津、沪等地书画店。90年代后,主要生产宋锦的苏州织锦厂改制停产。2005年,钱小萍撰写的《宋锦结构和制作工艺》文稿作为研究成果被列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卷》。2005年宋锦织造技艺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列入第一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美术类。保护和研究主要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苏州丝绸文物复制中心。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将宋锦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们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统一亮相一起拍摄“全家福”。他们穿的宋锦“新中装”面料,便是产自苏州吴江的鼎盛丝绸。

▲图为苏州宋锦工艺大师钱小萍。

▲图为2017年出版的由钱小萍任主编的苏州地方志专志系列丛书《苏州丝绸志》书封。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