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未到过苏州却赋诗盛赞,细数杜荀鹤对苏州的挚爱之情

时间: 2021-03-10 10:05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杜荀鹤 与 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有着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素有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的美誉,奠定“苏湖熟,天下足”的坚实基础。

苏州有着悠久历史,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的故事为众人知晓。苏州有着丰富文化底蕴,有着许多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也留下许多文化名人的足迹和诗词文章,而关于诗词文章中,闻名遐迩的有张继的《枫桥夜泊》,这是张继在苏州的真情实感。



同为唐代大诗人的杜荀鹤有一首《送人游吴》定格下许多没有到过苏州人对苏州的深刻印象,也引起许多到过苏州者的广泛共鸣。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前面三句都是对苏州的描述“你到苏州就会发现,当地人家都在河上建房。吴宫遗址建满民居,空地极缺,而此地港汉河渠密布,到处遍架木桥。夜间集市在叫卖菱藕,游船上载着衣着华丽的游玩男女。”写出了江南水乡特色,描写了姑苏的繁华富足,历史悠久,这些诗句既精致典雅,给人诗情画意的感觉,道出许多人对苏州的印象心声。前面都是铺垫,只有最后一句才真正切合题眼,写道“我知道远方的你在月明不眠之夜,会把对我的思念寄托在渔歌声中。”有着类似于《枫桥夜泊》中月色渔火的场景。



字里行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也总使人以为杜荀鹤对苏州如此熟悉,一定也与苏州有过刻骨铭心的交集,实则真实情况会令人大吃一惊。纵观杜荀鹤一生,从未到过苏州。


杜荀鹤


这位唐代大诗人生于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屡试不中,隐于山中。大顺二年(891),才考中进士,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因此,杜荀鹤前期因为科场失意,没有心情到苏州,后来入了仕途又没了机会去苏州。



但杜荀鹤早有诗名,上承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传统,论诗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专攻律绝,尤善七律。语言浅近易懂,描写不事雕琢,在唐代律诗中独具一格,反而成为他最大优势。这些优势也在《送人游吴》中勾勒的淋漓尽致,全凭想象,就能紧紧把握住苏州的特质,功力可见一斑。虽然《三都赋》和《送人游吴》都不是亲自到访的见闻,却都为众人叫好。倘若说左思写《三都赋》是耗费数十年之功打磨积淀的结果,《送人游吴》对于杜荀鹤却完全是天才诗人的灵感顿悟。



古人作文除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也在博闻强识间开阔了视野,从而避免了闭门造车的困局。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苏州作为吴国故城已经颇具规模。其后,因北方一次次战乱而陷于动荡,人们大量外迁,江南地区相对平稳的环境则成为人们大量迁入的地方,且有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苏州的经济地位日益上升,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到了隋代,江南运河正式修通,运河通航为苏州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从此以后,江南地区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天下利于转输”。江南运河也刺激了处于运河侧畔的苏州的经济发展。



唐初,在一系列发展生产举措下,苏州已是全国的一个重要产粮区。唐朝中叶以后,北方又经安史之乱,经济重心更加迅速朝着江南地区转移。江南成为国家财政均支柱,而苏州在江南地区又居于领先地位。



唐朝初年,苏州的户数仅1.1万余,开元时期为6.8万多,天宝年间增至7.6万,安史之乱以后人口猛增,突破10万,唐末更超过了14万。苏州人口众多、地繁民富,也引起了诗人们的浓厚兴趣,不但频繁留下文人骚客们的身影足迹,也在即兴挥毫泼墨间留下许多动人诗词文章,成为我们至今传阅的经典佳作,也成为研究苏州的重要文献。



而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没有离别感伤,却通过想象极力描绘了苏州的迷人之处,以这种方式鼓励友人游览苏州,却很少有人知晓送别的友人名称,却在诗行间深刻体会到苏州的浓郁魅力和杜荀鹤对苏州的挚爱之情。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