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南宋好多知名大咖都对苏州这座桥情有独钟(上)

时间: 2021-04-14 02:16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垂虹桥,素称“江南第一长桥”,位于吴江城区东门外,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坐落在吴淞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宽阔水面上,远远望去,“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其壮丽秀美,独步江南。

自北宋始建起,垂虹桥即被誉为“三吴绝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秦观、米芾等北宋名人前来相聚观览,吟诗诵词。



到了南宋,其况更盛。本文就来说一说黄中辅、林外、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这些南宋诗词大伽与垂虹桥的史实。


黄中辅题《念奴娇》词于垂虹桥上


黄中辅(1110—1187),字槐卿,晚号细高居士,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浙江省义乌人。祖父黄景圭为金吾卫上将军,居浦江。父亲黄琳,迁居义乌。黄中辅生于宋大观四年(1110),幼承家学,崇尚气节,颇有胆识,才智过人。

据清乾隆《吴江县志·卷五十六》转引明代王昌会《诗话类编》所载,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黄中辅唱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题于垂虹桥上。全词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词人的忧国之心和悲愤之情。



林外题《洞仙歌》于垂虹


林外(11061170),宋代福建晋江人,字岂尘,号肇殷,绍兴三十年(1160),登进士,任兴化县令。当年,就是林外在一艘大船上,将《洞仙歌》词“仰而书于”垂虹桥上,“水天渺然,旁无来迹”,因此,“世人益神之”。


林外像


据清乾隆《吴江县志·卷五十六》转引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林外有一首《洞仙歌·飞梁压水》题在吴江垂虹桥上,是为:



陆游与垂虹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陆游对吴江怀有深厚的感情,查阅吴江方志和他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入蜀记》等诗文集,可见他许多吟咏、描述吴江风物的诗文。他吟咏垂虹桥的诗当然也很多。如宋淳熙六年(1179),陆游来到拟岘台观雪,想到了吴江松陵的钓雪滩,也想到了垂虹桥,遂写下了《拟岘台观雪》一诗,其前四句为:“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


清康熙《吴江县志》载陆游访垂虹桥畔臞庵


又如在《醉中作》中他吟道:“却骑黄鹤横空去,今夕垂虹醉月明。”在《明日复理梦中意作》中吟道:“高挂蒲帆上黄鹤,独吹铜笛过垂虹。”在《月夕》中吟道:“弄月过垂虹,万顷一片玉。”在《秋波媚曾散天花蕊珠宫》中吟道:“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同。”……真可谓是佳句连连,让人目不暇接。


范成大《垂虹》诗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范成大像


范成大对垂虹桥也情有独钟,他在其所著《骖鸾录》中记道:“石湖居士,以乾道壬辰十二月七日,发吴郡,帅(注:同率)广西,泊船姑苏馆。十四日,出盘门,大风雨,不行,泊赤门湾(注:苏州觅渡桥所在)。十五日,发赤门(注:苏州古八门之外的一座城门),早饭松江(注:吴淞江)。送客入臞庵(注:宋代王份归老处,在吴江东门外,文庙西侧)。夜登垂虹(注:垂虹桥),霜月滿江,船不忍发,送者亦忘归,遂泊桥下。十六日,发垂虹,宿震泽。”就在此间,他写下了《垂虹》一诗。



范成大还作有《过吴江》(一作《过松江》,吴江和松江均为吴淞江的古名)诗,在此诗中,他开头就写到了垂虹桥:“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栏干夜明灭。”可见他的垂虹情结是颇深的。


杨万里两年三度过垂虹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翻阅吴江方志,可看到他写垂虹桥或提到垂虹桥的有十几首。


清康熙《吴江县志》载杨万里《舟泊吴江》诗


先来看题为《再登垂虹亭》的,是两首七绝:“宿醒作恼未惺忪,一对湖光酒病空。身到吴中无好处,三年两度上垂虹。”“长年三老不须催,且据胡床未拟回。白昼惊人星满地,日光碎处万波来。”再来看这一首《鲈鱼》,为七律:



杨万里的《舟泊吴江》为三首七绝,其中两首写到了垂虹桥。一为“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松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一为:“东是吴江西太湖,长桥横截万寻余。江妃舞倦凌波袜,玉带围腰揽镜初。”

杨万里写到垂虹桥的诗尚有好几首,就不一一述说了。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