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千年古村落“甪里”

时间: 2021-06-02 01:46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甪里,亦作“角里”,古称“禄里”,又名“甪头”“甪头山”,俗称“甪湾里”,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衙甪里村境内,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



甪里,是一个自然村,属人文地理实体农村居民点类地名。这个古村落兴起于唐代,因汉代“商山四皓”之一的著名隐士周术居此,故以其号“甪里先生”的省称命名;又因境内有“角(甪)头山”,村以山名。唐时属吴县长寿乡,宋时属吴县长寿乡习义里。元祐八年(1093),湖州府长兴县吕山巡检移置,名“甪头寨”,“额管土兵一百四十四名”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第八“古迹”云:


“甪(音禄)头,即汉甪里,在洞庭山村,汉甪里先生所居。《史记正义》(笔者注:成书于唐开元廿四年):太湖中洞庭山西南,中号禄里村,即此甪里。今有巡检司,号角(甪)头巡检,俗或作‘甪’字。”



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吴人,汉代著名隐士,在京师号“霸上先生”,与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三位饱学之士合称“商山四皓”。相传,约在汉高祖末年(前196),“商山四皓”来到太湖西山,觉得此处远离都市,环境非常清幽,决定在此隐居。甪里先生隐居之处,即今之甪里村。


▲“商山四皓”


宋周密《齐东野语》引《吴俗记》云:


“先生吴人,姓周,今太湖中有禄里村甪头寨,即先生逃秦聘之地。”


如今,甪里有个小地名叫“周家上头”,因居民多姓周而得名,相传这里是当年甪里先生隐居的落脚点,又相传这里的周姓居民为甪里先生的后代。在马王山南面的小松林里,有个甪庵遗址,是甪里先生当年读书的地方。甪里原有周家祠堂,供甪里先生之位,由后人祭祀。民国时期,李根源先生西山访古,曾到此写下“甪头寨”三个大字。


▲“商山四皓”


“甪里”这个地名,在明崇祯《吴县志》(崇祯十五年冬刻本)和清康熙《吴县志》(康熙十六年刻本)的志书里均作“甪头”,属吴县长寿乡习义里三十八都。清时,“甪头,有巡检司,有把总”(《苏州府志》【乾隆十三年刻本、道光四年刻本】)。


甪里


千年古村落


l乾隆十一年(1746


甪头村民事随所属乡都划归太湖厅管辖。当时,这个村亦名“甪头山”(清金友理《太湖备考》【乾隆十五年家刻本】)。


l咸丰十年(1860


甪头村随所属乡都划入浙江湖州府;翌年二月,又随所属乡都同属太平天国苏福省苏州郡东珊县管辖。


l同治二年(1863)秋


东珊县撤销,甪头村随所属乡都从湖州府划出,复归苏州府吴县,属长寿乡习义里三十八都八图(同治《苏州府志》【同治十三年刻本】),而民事仍归太湖厅管辖。


l光绪三十二年(1906


苏州府在西山设靖湖厅,甪头村民事随所属乡都归其管辖。清末,甪头村境域内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即街镇),民国《吴县志》作甪头镇


l191211


吴县设西山乡,甪头村包括甪头镇(集镇)归其管辖,《吴县市乡图》作甪里(集镇),民间俗称甪头街镇


l19188


西山乡改为西山区(吴县第十九区),设甪里镇(行政镇),甪头村恢复唐宋时的甪里地名,镇公所设在甪里街镇上。


l19236月至19348月底


甪里村先后属西山区(吴县第十三区)黎堂乡,伪吴县西山乡黎堂乡,伪吴县旧十三区(西山)黎堂乡。


l193492


甪里村复属西山区(吴县第十三区)黎堂乡。


l19363


甪里村属西山区梨棠乡。


l19372


甪里村属西山区四皓乡。5月,东山、西山2区并为洞庭区。7月,甪里村属洞庭区四皓乡。


l1950


3月,四皓乡撤销,吴县新设建庭、光明2乡,甪里村属光明乡。415日,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成立,西山区划入,建甪里直属村,甪里村归其管辖,甪里街镇成为直属村驻地。


l19516


甪里村复归吴县,属西山区甪里直属村。


l19527


甪里村又随区、乡、村划入太湖办事处。10月,改属太湖办事处第二区甪里直属村。


l195331


政务院批准将太湖办事处按丁等县编制改建为震泽县;同月27日实施。甪里村隶属不变。7月,震泽县第二区复名西山区,下辖东河镇及横山(原直属村)、石公、东汇、建庭、辛湾、九洞、缥缈、光明、甪里(原直属村)、玄阳10乡,甪里村属甪里乡。甪里乡政府驻甪里街镇。


l19563


建庭、光明、横山、甪里4乡合并为建设乡,甪里村属建设乡。


l19573


西山区撤销,甪里村隶属不变。


l195810


东河、石公、建设3乡合并组建为金庭人民公社,设光明大队,甪里村改称生产队,属光明大队。


l1959410


原震泽县所属区域全部并入吴县。


l19634


金庭公社调整为金庭、石公、建设3个公社,甪里生产队属建设公社光明大队。


l19807


建设公社更名为堂里公社,光明大队更名为堂里大队,甪里生产队归其管辖。


l19837


恢复乡、村建制,设甪里村村民委员会,属吴县堂里乡,驻甪里街镇,辖周家上头、沙皮上、南河头、牌楼头、柯家村、前河、曹家底7个自然村,设11个村民组。


l1987121


原金庭、石公、堂里3乡合并为西山镇,甪里村归其管辖。


l199568


甪里村属吴县市西山镇,辖区、驻地不变。


l20005


衙里、甪里、五丰3村合并为衙甪里村,原甪里村归其管辖,下设12(原周家上头)、3(原沙皮上)、4(原曹家底)、5(原南河头)、67(原牌楼头)、8(原柯家村)、9(原前河)、1011(原曹家底)等11个村民组。1231日,吴县市分为吴中、相城2个区,甪里村属吴中区西山镇衙甪里村。


l2003


正建村(原名震建村)并入衙甪里村。


l20076


西山镇改名为金庭镇,甪里村属金庭镇衙甪里村。


l2014105


甪里伴随着衙甪里村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47日,甪里又跟随着衙甪里村上榜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旧时的甪里村布局正规,有“郑泾港两头通,文昌阁坐当中”的民谚。村中原有长寿寺、文昌阁、甪头寨、巡检司衙署、明代御史(郑准)牌楼、郑家祠堂、曹家祠堂、周家祠堂、宝稼堂(暴式昭旧居)、巢园、绣衣坊等古迹。



现保存有:村北的禹王庙(建于梁代,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泾港(南北向)上的永宁(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南星(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年重修)2座古桥;村内的20多处明清建筑,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街巷以东西向的牌楼街和南北向的郑泾街为主,总长2000米,宽1.53米,路面为青砖、弹石、石板。街道一侧为排水明沟,两旁的古宅以清代建筑为多。


▲禹王庙


甪里,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古风依然,旧貌尚存,著名的洞庭西山八景之一的“甪里梨云”,如今还在!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