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中秋将至,看看方志书籍中的那些民俗风情……

时间: 2021-09-22 09:05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秋”,《说文》:“禾谷熟也。”古人以禾谷成熟作为“秋”这一时序季节的特征。春华秋实,人们庆贺丰收,祭祀天地、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中秋节便是这个季节最重要的民间节日。旧时,苏州人过中秋颇为讲究,斋月宫、烧斗香、走月亮、虎丘曲会、石湖串月、宝带赏月等民俗活动有条不紊,蛮有“心向”。


接下来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方志书籍中的那些民俗风情吧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聚,吃月饼赏月。旧时,苏州稻香村茶食店每逢中秋,必把“五路财神出巡仪仗”等小摆设,陈于店前供人观赏。现在中秋节前亲友多以月饼相馈赠。而走月亮之俗,已演变成到宝带桥等风景地去赏月。

——(苏州市志)



中秋节这天家家亲人团聚吃月饼。另有糖芋艿、红菱、鲜藕、石榴、栗子、白果等可口时令佳品。至晚上,把这些物品供奉于桌几上,取西瓜一个,雕成月形,置于供桌上,供桌中央供一香斗,并插满彩旗,迎风飘扬,真有月宫仙子降临之象。焚香点烛,叫“斋月宫”。传说元朝派兵进驻民家,要十户人家供养一个元兵,人称“鞑子”。十户人家只能合用一把菜刀,引起百姓愤恨及反抗,为了统一行动杀元兵,就在月饼上贴上纸,写上暗号,这就叫“吃月饼杀鞑子”,所以苏式月饼底面贴有一张小纸,直传至今。



中秋时节,三五成群外出,边走边赏月叫“荡月亮”。各店家门口都小摆设,如月里嫦娥、吴刚伐桂等。更有不惜巨资,精心制成小模型。最为可观的是齐门星桥巷内,有姓胡的一家,制作的月宫模型,吸引了众多荡月亮者,每到中秋日参观者接踵而至,热闹非常。



民间还以中秋夜晴雨情况来推测次年元宵时阴晴。有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

——(平江区志)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因时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俗称“八月半”。要从香店里买来香斗,香斗是用线香编制成升斗形,中纳香屑,插塔香一束,下粗上细,逐级递减,香前饰以纸扎的月宫,十分精致。将香斗上的塔香点燃,移至庭前,焚于月下,这就是苏州人中秋斋月宫必有的节目——“烧斗香”。中秋之夜,天上月圆,人们也期望着团圆。中秋斋月习俗,是古代月亮崇拜的遗风,也是人们祈求人间团圆的反映。



月饼是中秋的节令食品。月饼饼圆如月,象征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因此深受欢迎,也是节日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

中秋至今仍然是最受当代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但已少有人行斋月宫之举,只是家人团聚宴饮,外出散步赏月,亲友互赠月饼而已。

——(沧浪区志)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团圆节”。月饼的习俗延续至今,中秋节前亲友多以月饼互相馈赠。苏式月饼下衬一小纸,据说是元末民众起义作为信号之用,沿传至今仍保留遗风。妇女在中秋夜三五成群着新装走月亮。因为旧社会妇女很少出游机会,借此可尽情踏月出游。如今走月亮之俗已演变成到石湖、宝带桥等地去赏月。

——(金阊区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