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品位街巷 | 听名字就知道它跟网师园关系不一般——网师巷

时间: 2021-12-01 02:16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品位街巷】


双塔街道位于姑苏古城东南角,是春秋时期吴国王宫“子城”所在地,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有“天堂里的书房”之称。

辖区纵横交错的一条条街巷,就是遗韵千年的历史文脉。徜徉在街巷里弄,听一篇前世今生的故事,忆一段诗一般的如歌岁月,无论你是苏州人亦或是远道而来的游人,都可以在娓娓道来中品味一段心路历程。“品位街巷”专辑中,我们选取了部分历史文化街巷,细致整理成集,将它们的“前世今声”悉心分享给市民朋友。


网师巷

因网师园而得名的小巷


从凤凰街拐入十全街,没走几步再往南拐,就到了网师巷。这条北出十全街,向南折东连接阔家头巷的小巷子,全长285米,1980年拓宽北端至5.3米,其余仅有1.5米宽。

网师巷,光听名字就知道它跟网师园关系不一般。事实上,这条小巷就是因为网师园而得名的,如今,网师园的北门就在这条巷子里。



与许多有历史的园林或者巷子一样,网师园最早并不叫这个名字,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才被称为“网师园”的。据记载,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为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显其归隐之意。史正志死后,园子归丁氏所有,丁氏有四子,分园为四,逐渐就荒废了。



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苏州,把这片地方买下来之后重建。宋宗元出身书香门第,辞官回家后就以“网师”自号,在宅园里潜心著书,包括《巾经纂》20卷等。当时与宋宗元往来唱和的有本地状元彭启丰,还有被乾隆帝称为“江南老名士”的邻居沈德潜。沈德潜还为宋宗元写了一篇《网师园图记》。



根据园中清朝有名学者钱大昕的《网师园记》石刻,可以推断网师园属于宋宗元的时间并不长。到了乾隆末年,网师园就归太仓富商瞿远村所有,园中有筑殿春簃、琳琅馆等胜景,俗称“瞿园”。



同治年间,网师园又归江苏按察使李鸿裔所有,增建撷秀楼,开池养鱼,因为园子与苏舜钦的沧浪亭相近,所以自号“苏邻”,园名“苏邻小筑”。清光绪三十三年,这里是满人吉林将军达桂的宅居。1917年,张作霖用三十万元买下这里,把它赠送给老师张锡銮,改名“逸园”。但张锡銮并不住园内,倒是其子张师黄曾邀书画家叶公绰、张善孖、张大千等寓居园内。张氏兄弟在园内饲养乳虎,作为宠物,揣摩写生。1940年,园子为何澄所得。何澄的夫人名王季山,是著名教育家、苏州振华女中校长王谢长达的四女,也兼振华女中的校董。1949年左右,何氏子女遵从父亲的嘱托,将网师园及所藏书画献给了国家。



1958年,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对网师园进行全面整修,扩建了梯云室,增修了涵碧泉、冷泉亭,使住宅园林修葺一新。随后,网师园正式对外开放。



1997年,网师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确实,在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面积最小,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极。网师园不仅是无数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更是许多园林建造者的最爱。



夏季的网师园,还有夜游活动。夜幕降临,园内各处掌起灯来,灯光倒映在湖面,阵阵琴声从回廊间悠悠传来。在昆曲与华灯映射中,漫步庭院,走走石拱桥,看看表演,听听小曲儿,顿时有种“举步水竹云山,落座风花雪月”的浪漫感受。


说了那么多网师园,其实网师巷里也是有小店和居民的。而网师园北门基本处于不开放状态,所以巷子倒也格外清净。

夏日的傍晚,与拿着蒲扇在外乘凉的居民闲扯,他们说,这里呀,偶尔也有三三两两前来询问的游客,很多人都只是路过,问清道路后就步履匆匆地往网师园正门赶去了。



其实这样也好,这里不会太过安静,但居民的生活也不会被过份打搅。偶尔来到的游客们,就当是平淡生活的调节剂,有人问询、有人唠嗑毕竟也是趣事。小巷深处有人家,虽然巷子不深,但正因为有居民、有游客,才让这条古巷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来源:姑苏区双塔街道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