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苏州三座“长桥”的故事(下)

时间: 2022-06-14 12:22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利往桥

本名垂虹桥,俗称长桥

苏州境内的长桥,并不就此两桥,还有更长的桥——利往桥。




《吴郡志》记载:

n“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有亭曰垂虹,而世并以名桥。《续图经》云:东西千余尺,前临太湖洞庭三山,横跨松江,行者晃漾天光水色中,海内绝景,唯游者自知之,不可以笔舌形容也。垂虹亭兵火后复创,亭前乐轩已不复立。中兴,驻跸武林,往来憧憧千万。承平时,此桥方为大利,有议以石柱易木柱者,或谓非是。然亦卒不果易。绍兴三十二年,虏亮犯淮,中外戒严,或献计枢庭,乞行下平江焚长桥。时郡守洪遵持不可,而县民已有知之者,相与聚哭于圮下矣。桥两圮,南有汇泽亭,北有底定亭。”




《吴郡志》还引用了郑獬《吴江桥》诗云:“三百栏干锁画桥,行人波上踏灵鳌”。称此桥是木制的,东西走向,长“千余尺”,有“三百栏干”,真是盛况空前。


《乾隆吴江县志》记载:

n利往桥,一名垂虹桥,俗呼长桥……德祐元年,毁于兵。元至元十二年,都元帅宁玉重建,下为八十五㮬。大德八年,平章阇里增置一十四㮬,共九十九㮬。泰定二年判官张显祖易石重建,为六十二㮬,每㮬用铁锔八条,各长一丈三尺,重四斤。水底钉以桫枋,以防倾圮。两堍立汇泽、底定二亭。三年,达鲁花赤完者以四大石狮镇两堍。

其实就是,指的是桥下通水道,即桥洞。在元德祐元年(1275)至泰定三年(132650年间,此桥经历数次重建,大德八年(1304),增加到99㮬;元泰定二年(1325),改成石桥,以桥洞而言是62个,比宝带桥多了9个桥洞。


▲沈周《垂虹暮色》图


《乾隆苏州府志》称:

n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重修。永乐二年,知县蒋奎砌砖面,翼以层栏。正统五年,巡抚侍郎周忱修。成化七年,知县王迪修。十六年,邑人屠母赵氏重建。本朝康熙五年,知县刘定国重修,增置石栏。四十七年,浚河掘起桥底所钉桫枋,未几桥断,知县叶前邑人包咸等重建。

在明以后的修建中,似乎一直未提到桥洞数量的变化。


唐寅《垂虹别意》图局部


该画卷由唐伯虎作画,祝枝山题垂虹别意引首,戴冠作序,众姑苏才子作诗三十六首。画卷用作画、题诗、题字的特殊方式忠实地记录了三十六位姑苏才子在吴江垂虹桥畔送别安徽青年戴昭。


可是,在《乾隆吴江县志》收录的钱溥《重修垂虹桥记》称:

n成化十有七年,岁在辛丑,暮春之初,重修垂虹桥成……桥袤千有余尺,下开七十二洞,跨鲸波之阔,耸鳌背之峻,人行其上,第见洞庭诸山出没于烟霞缥缈之间,而东驶诸海,日夜不息,真胜境也……经始于其冬,不三月遄复其旧,焕然维新

显然,在成化十七年的重修时,桥下有72个洞。这次修建就是《乾隆苏州府志》提到的十六年,邑人屠母赵氏重建,是一个历时三个月的跨年工程。




这座历经千年的长桥,不幸于196752日倒塌10孔,就此湮没。1985年,经复原性修复,残存47孔,建成垂虹桥遗址公园。1986年,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2005年先后两次修缮桥洞、西遗迹,尚存17孔。2006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一部20万字的《垂虹桥志》,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江苏省首部专门为一座桥立传的专业志。为另一座长桥立传的志书——《宝带桥志》也正在编纂中。


图片

拟稿: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