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二十四节气 | 寒露至,秋意浓,不负韶华,多珍重!

时间: 2022-10-08 10:12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北京时间108日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如果说白露是炎热趋向凉爽,那么寒露则是由凉爽向寒冷转折的一个时间点。这时候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露水也更多了,地面上晶莹的露水也呈现凝而未凝的状态,皎白成霜,已有寒意,故名。



此时节北方层林尽染,南方蝉噤荷残。桐残叶黄,千里霜铺,鸿雁南归,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 | 鸿雁来宾


自白露开始,陆续就有鸿雁启程南飞了。到寒露前五日,最后一批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古人称之为“宾”。鸿雁匆忙,雁南飞。



二候 | 雀入大水为蛤


寒露后五日,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深秋天寒,鸟雀不见,海边却出现蛤蜊,寒露萧瑟,鸟雀惆怅。因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古人以为贝壳是雀鸟变的。元稹的“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说的就是寒露三候中的“雀入水为蛤”。




三侯 | 菊有黄华


再五日,菊花盛开,遍野金黄。华通花。草木皆华于阳,独菊花于阴,因此说菊有黄华。《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未经寒霜,不染浓烈。秋风渐冷,寒露来,菊花黄,正是赏菊时。




有关寒露的唐诗,最闲适的要数唐代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诗云:“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宋之问虽然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山庄有山有水,风景幽美,诗人饱经仕途沧桑,短暂的“隐逸”生活,让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也让他写下了这优美的田园山水诗。而现实生活中,寒露之时,也适合人们拥抱大自然,参加一些垂钓、观枫、赏菊等休闲活动。


休闲养生


■ 秋钓边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这也就是垂钓爱好者们常说的“秋钓边”。



■ 品九雌


这个时节宜赏花,钓鱼,也是出游的好时节。而对于美食者来说,也是吃蟹的好时候。苏州人对于吃蟹有“九雌十雄”之说,因这时节雌蟹脂膏丰腴,正是吃雌蟹的最佳季节。




■ 观红枫


寒露,是登高赏红叶的好时节。“霜叶红于二月花”,登天平山,极目远眺,层林尽染,秋风飒飒。金秋,漫山枫叶如霞似锦,也可就此机会瞻仰先贤范仲淹之遗迹。枫叶愈红,相思愈浓。见贤思齐,激励当下。




赏菊花


深秋时节,其他的花朵都已零落,只剩花枝在寒风中飘摇。唯有菊花,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菊花无意争奇斗艳,热烈而不放肆,甘做萧索秋日的点缀。人生就该淡如菊,不求富贵名利,只求此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发挥自己的力量,无憾绽放。让脚步多一份从容淡定,让人生多一份澄净透彻。




■ 寒露养生


根据传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在饮食上需要“减苦增甘”,寒露时节还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等柔润的食物,也可以适当多食鸡、鸭、牛肉、鱼、大枣、山药等增强体质的食物,宜少食辛辣物。一些清甜滋润的汤品最适宜在此时饮用。下班回家为家人煮上一碗“寒露汤”,带上最深的祝愿,唇齿留香,身体健康。在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寒露天凉,勿忘添衣,“寒露不露脚”,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健身,来抵御寒露时节低温的影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