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天下法书归吾吴——旧志中的文徵明书法

时间: 2024-01-22 10:43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苏州一地,自古繁华,其中又以晚明为甚,江南江北的文人名士均汇聚于此,堪称人文渊薮之地。晚明时期,苏州府的书画成就冠绝江南,到正德、嘉靖年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如仇英、唐伯虎、沈周等人,形成了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画派——吴门画派,成为晚明时期绘画的主流。自古书画不分家,书法也成了这一时期亮丽的风景线。也出现了许多大书法家,仅长洲一县,就有沈周、文徵明、祝允明三大名闻书坛的巨匠。对此,晚明著名士人王世贞也不免感叹道:“天下法书归吾吴。”

文徵明,长洲(即今苏州长洲)人,自号衡山居士。文徵明幼时生涯坎坷,自幼丧父,不久后又丧母,而且屡试不中,直到嘉靖二年才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一职,故而世人尊称其为“文衡山”或“文待诏”。书画皆工,各体皆长是文徵明的特点,光绪《苏州府志》卷八十六载:“(文徵明)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均有所成。而诗文书画中文徵明的书法则最为耀眼。

光绪《苏州府志》文徵明传书影

李应祯何许人也?

文徵明素以书法闻名于世,那么他师承何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光绪《苏州府志》卷八十六说文徵明“学书于李应祯”,那么李应祯又是何许人也?光绪《苏州府志》对李应祯的记载是这样的:

李应祯,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景泰癸酉举人……应祯好古博学,篆、楷皆入品格,文词简健。喜面折人过,人多畏之。

府志中关于应祯的书法成就记述不多,不过我们可以从他人的诗文中窥见一二,如陶宗仪《书史会要》就称他:“少卿书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也有人说他“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书法平正婉和,后潜心研究古法,并变其法,功力不凡,自成一家。”李应祯存世作品也不多,但是从他仅存的作品来看,笔力苍劲,结体严谨而不失灵动,自然舒展,与文徵明的行书风格有相似之处。可见李应祯的书法对文徵明的书法影响不可谓不大。

光绪《苏州府志》李应祯传书影

文徵明之小楷书法

上文已经提到,文徵明既工行书又工草书、楷书。其中文式小楷最为突出。其实王世贞并不认为文徵明书法最好,他认为“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但即使如此,他也对文徵明之小楷之精妙推崇备至:“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

文徵明精小楷,而其中又以他的《草堂十志》最具典型性。《草堂十志》堪称文式小楷的典范之作。《草堂十志》本是唐代卢鸿所绘制的《草堂十志图》,并给每幅图都加上了题咏,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数百年后的文徵明写下《草堂十志》亦写在辞官返乡之后,以表达自己对隐居的赞美之情。该作品用笔果断,结字严谨,绝不输前人之小楷作品,自成一体。

文徵明《草堂十志》书法

该小楷作品纵23.2、横28.4厘米。并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可谓传世之珍品。关于文徵明之小楷作品,王世贞在《艺苑恶言》上评论道:“待诏以小楷名海内……所书《千字文》,楷法精绝工,有黄庭遗教笔意。”张岱《名山藏》在卷九十六《高道记》说:“征明书仿欧阳率,更兼苏黄米三家,小楷尤精,复精八分书,李东阳自负善,见征明八分,诧为并美,画则人称其兼有赵孟頫、倪瓒、黄公望之体。”文徵明小楷之精妙不言而喻。近年来,在浙江兰溪出土了一方《唐公龙墓志铭》,亦是文徵明之作,我们希望未来能发现更多文徵明之书法,以窥吴门书法之魅力。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