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我们可以着短袖短裤,那古人呢?《红楼梦》里的人是穿什么度过夏天的?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见林黛玉住所窗上的纱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她把这窗上的换了。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
明清时期,苏州已成为著名的丝绸产地之一,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丝绸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明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苏州的丝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苏州城内,绸缎坊林立,工匠云集,各种精美的丝绸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纱罗是质地轻薄、透气性好的丝织物,可用于制作夏衣和帷幔等物品。据史料记载,苏州的纱罗以做工精细、色泽鲜亮而著称,被誉为“吴绫越绢”的代表之作。这些精美的纱罗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
把这丝织物特性、工艺表达得很到位
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凤姐儿道:“这个名儿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贾母笑道:“你能够活了多大,见过几样没处放的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这里很是巧妙地交待了这些“软烟罗”的来历: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要大呢。纱罗是一种古老、名贵的纯桑蚕丝织物、质地轻盈、手感柔软,是最好的夏季服装面料,若隐若现。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中认为“此亦必当年织造任上所存老料无疑”,这句话确实是说中了。紧接着凤姐不无感慨地说了:这个薄片子,还说是织造府造呢,竟连官用的也比不上了。
清同治十三年品蓝色百蝠纹漏地纱局部
(正光和透光)不同效果
上海博物馆藏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纱罗这一织物,并且对其品质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第三回中,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便穿着一件“月白绣花纱衫”,足见其高贵典雅的身份。而在第十八回中,元妃省亲时所穿的“金缕织锦裙”也是由纱罗制成,体现了皇家的奢华与气派。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纱罗不仅仅是简单的衣物材料,它还承载着曹雪芹对于人物性格和社会风尚的独特理解。纱罗作为一种高档面料,既表现了主人公们的富贵生活,又暗示了他们内心的脆弱与无奈。可以说,纱罗在这部小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这么好的织物,在贾府只是用“糊窗子”上,可见贾府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了。曹雪芹是通过刘姥姥替所有读者说出了心中所想——刘姥姥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它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刘姥姥的心境与读者的心境是相同的吧。
苏州在明清时期的丝绸生产和纱罗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完全有可能成为《红楼梦》中纱罗的重要来源地。再者,曹家人也曾长期居住在江南地区,他对当地的文化风俗和物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因此有理由相信,《红楼梦》中的纱罗极有可能是指苏州所产的精品。
在《红楼梦》中,关于服饰的描述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对于纱罗这一精美织物的描绘。纱罗不仅仅是一件件美丽的衣服,它们更像是一个个无声的故事,诉说着那些繁华背后的哀愁与梦想。通过对纱罗的关注和探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内容和主旨,也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真实脉搏。或许正因为如此,《红楼梦》才得以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引发无数人的思考与共鸣。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年鉴工作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