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些地名你读对了吗?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地名多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很多地名的命名,都是有出处或者有故事的。遇到含有生僻字的“生面孔”地名,读不出、读不对也是常有的。可是,有些地名虽是字形常见的“老面孔”,但不了解其背景,也是容易读错的。试试看,苏州这些地名你读对了吗?
观前街
观前街,东自临顿路醋坊桥起,西至人民路察院场,全长七百多米,是苏州著名的商业步行街。“荡荡观前街,白相玄妙观”(逛逛观前街,到玄妙观去游玩),观前街是新老苏州人吃喝玩乐的热门街区。
问题来了,观前街是读作guān qián jiē 还是guàn qián jiē呢?
这要从玄妙观说起。玄妙观是创建于西晋时期的道观(guàn),现存主殿三清殿建成于南宋年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前街因位于玄妙观前而得名。所以,观前街读作guàn qián jiē。你读对了吗?
干将路、莫邪路
干将路是苏州市东西向横贯市中心区的一条主干道,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7.5公里,其中穿越古城段为3.5公里,以乐桥为界,分为干将东路、干将西路。路中有干将河。
问题来了,“干”“将”二字都是多音字,干将路是读作gàn jiàng lù,还是gàn jiāng lù,还是gān jiāng lù,还是gān jiàng lù呢?是不是已经凌乱了?
干将路上有牌坊“干将坊”,正东有干将门(即匠门,今相门)及干将墓,相传春秋时铸剑名师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铸剑于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干将之妻也。”因干将(gān jiāng)得名的干将路自然应读作gān jiāng lù。
新的问题来了,位于苏州护城河东侧,在相门桥下与干将路交错的一条南北向道路“莫邪路”,是读作mò xié lù还是mò yé lù呢?当路名遇到人名,读对的难度指数是不是直线上升?
相门、相城
前文讲到,干将门,即匠门,也就是今相门。《吴地记》载:苏州古城阖闾城四周“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八座陆门是:西阊门、胥门;南盘门、蛇门;东娄门、匠门;北平门、齐门。匠门,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在此设炉铸剑,名“干将门”,因附近曾是手工工匠聚集之所,故称“匠门”。后称“相门”是相近读音的转变。匠(jiàng)转化为音近的相(xiàng),相门应读作xiàng mén。
问题又来了,相门的“相”是“匠”转化而来,那么,苏州市区北部的相城区的“相”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2001年,吴县市撤销,设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相城区东拥阳澄湖、西临太湖,因春秋时期伍子胥为吴国都城选址,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而得名。“相土尝水”,即察看土质和水情;“象天法地”即遵循天象和地理。伍子胥的建城智慧造就了一座2500年城址基本不变的江南名城。“相土”中的“相”读xiàng,“察看,省视”之意。相城读作xiàng chéng。
浒墅关
说到读不出或者易读错的字,最怕的一种莫过于,字典上注明“用于人名”“用于地名”。恰好苏州也有这么个地名。
“浒”,通常读音为hǔ,意为“水边”,《水浒传》即取此意。另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浒”另有一读音xǔ,用于地名:浒墅关/浒浦(都在江苏)。其实,我要说,《现代汉语词典》很给苏州“留脸面”了。浒墅关位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浒浦(长江边的千年渔港发展而来的古镇)位于苏州代管县级市常熟市,两个都在苏州!
浒墅关,常简称浒关,濒临京杭运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汇吴会巨浸,以入于海”,历史上商贾骈集,贸易繁盛,明代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
浒墅关得名是很“曲折”的。浒墅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相传秦始皇“南巡”,“求吴王剑,发阖闾墓”,见白虎蹲丘(今虎丘)上,率部往西追赶20余里,虎不见之处,命名为“虎疁”。唐代因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改为“浒疁”。五代吴越王钱镠(liú)忌“疁”(liú),遂改名“浒墅”(我猜当时“浒”字还是读hǔ)。而到了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称该地为“许市”(这或许是xǔ这一读音的来源)。明代在此建关署,命名“浒墅关”。关于浒墅关的“浒”字读xǔ,还有一个民间流传版本。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运河到达浒墅关,误将“浒”读成“许”的读音xǔ,自此浒墅关读作xǔ shù guān。总而言之,不管哪个版本,浒墅关的得名和读音,都是够“曲折”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