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鉴动态 > 工作动态

谁道江南仅江南

时间: 2023-06-25 09:36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边舆图展。

谁道江南仅江南,

大江大河皆我家。

这是落款为“姑苏—石家庄”的一位河北观众写在“志说江南•江南旧志舆图展”空白幕墙上的一首小诗。

在那面巨大的空白幕墙上,一句“你的故乡是……”引诱着、鼓励着观众即兴签名题字的激情,有的观众还写下了“天津→山东→上海→江苏 苏州很好,下次还来”的“承诺”。短短端午假期三天时间,白色幕墙展板上已呈“灿若繁星”之状。

  

端午节在大众的印象中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包粽子,有的吃;赛龙舟,有的玩;佩香囊,有的戴;斗百草,有的乐。而今年的端午嘉节,在苏州桃花坞唐伯虎故居边上,只因一场文气十足,又气势不凡的“志说江南•江南旧志舆图展”,让人们在端午假期里,平添了一番阅尽江南美色的惬意。 



舆图是一种地图,因为地图上载有山川、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图叫作舆图,我国古代的学者,也早就提出过“左图右史”的理念,希望用直观的图像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而此番“志说江南•江南旧志舆图展”,就是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从编纂出版的《江南旧志图选·境域》《江南旧志图选·城池》《江南旧志图选·名胜》《江南旧志图选·八景》4种图书中辑出135幅图片,组成“境域”“八景”“城池”“苏州舆图之嬗变”4个篇章,用时尚展陈手法,让“冷、静”的地方志书以审美视角向读者观众呈现别样精彩,使得观众在浏览江南旧时月色之际,更有兴味地去追溯探寻江南的文脉。



观众的观展热情堪比夏日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观众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他们中有的是祖孙携手,有的是年轻情侣,有的父母带着孩子,有的是同学相伴,有的是演出间隙,有的是旅游空档,都只为领略这夏日里的别样江南。尽管假期第三天大雨如注,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原定9点开始的展览,观众和为领取方志书籍、藏书票的人们早上8点半就已自觉排队等候了。


一位年过七旬的苏州原地质部门的府姓老人,对此次舆图展很感兴趣,因为展览让他重温了往日的工作内容。“苏州的地质乃至苏南地区的地质的软、硬是不同的”“地质的软、硬度是我以前工作的内容之一,而今天能够看到这书籍,也让我想到了往日工作的情形。”


从苏州职大退休的杨姓老人,原籍无锡,今年83岁,精神矍铄,他曾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回到苏州后从事学校财务、人事工作,“但我就是喜欢看地方志出版的书,内容丰富,记载真实。所以一早就来排队,想要领取方志的书籍,我是坐529公交车从南环过来的,走到这里刚好8点半。”


与耄耋老人的怀旧不同的是,展览让年轻人增加了对“江南”一词的深入了解。“这次展览让我知道了江南的不同概念,谢谢你们方志人!”“没有想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域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中的16个现行设区市,都是历史上‘八府一州’的江南。这次展览太有意义了。”两位分别从湖北、河北来苏州旅游的观众,由衷地对展览表达了“获益匪浅”的感谢。


“叔叔好,再给我一份‘志说江南’的藏书票吧,我要珍藏好。”小朋友们对藏书票的喜爱是藏也藏不住的,他们用天真的话语,直截了当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为了这次展览,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做足功课,端午假期三天时间里,党员志愿者们也轮流排班,有的热情地为观展群众讲解图片,有的向前来观看展览的现场观众赠送地情文化书籍和精美的藏书票,有的为观众解释陈设布置。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三天时间,近万人观看了展览,向读者观众送出了四百多册地情文化书籍,和近一千套“志说江南”藏书票。苏州方志人体会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准确把握了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掌握好方志文化的“密钥”,让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江南的前世今生,领略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