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馆 > 历代旧志介读

苏舜钦与沧浪三志

时间: 2010-09-02 12:07 来源: 苏州地方志 访问量: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迁居河南开封。景进士。曾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职。因支持庆历新政,受权贵弹劾而罢官,退居苏州沧浪亭,寄情山水。后复起为湖州长史,寻卒。工诗文,有《苏舜钦集》。

苏州古典园林中有9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存最早的古典园林当推苏舜钦创建的沧浪亭。宋宋庆历间,苏舜钦因获罪废官南游苏州时,在吴越王元璙近戚中吴节度使孙承祐馆舍旧址修造了沧浪亭。作为文人,苏舜钦在失意之时,发现在苏州府学之东有此偏僻幽静之处,可以说是找到了一处绝佳的寄身地。因此,毫不犹豫地买地置园。并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意境,将园子命名为“沧浪亭”。与其他私家园林一样,沧浪亭也曾屡易其主,却完整地保留到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背后,作为支撑的,乃是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基础和源泉的地方志。

沧浪亭作为吴中名胜,历代地方志书里每每都有记载,但往往失之太简。历朝历代专门记述园林的志书本身就不多,而唯独沧浪亭曾编过三次志书,堪称个体园林修志之最了。也许冥冥之中,苏州的先贤们就是要让该园的历史长存后世,传之久远。

话说,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抚吴时,在理政之暇,乐山水之游,偶于巡抚衙门东偏城南,发现宋苏子美沧浪亭故址,荒芜已久,少人过问。于是“慨然怀古,梳爬而扫除之。既修祠宇,有堂有室。缘阜筑亭,亭下为舫斋,绕以回廊,峙以高轩,汇以曲池,木石交错,光景一新”。并“搜其传记,采其诗词,辑成《沧浪小志》2卷”。《四库全书》称宋荦“因蒐辑前人传记、诗文,而附以所作记一篇,诗一首,及尤侗、范承勋诗各一首,共为一集。当时颇称其好事。然其所采,多为舜钦而作,与亭无涉。又南禅寺虽附近亭旁,而实非当日之故址。一概泛载,亦未免稍失断限矣。”虽然,志书也有不足,但是正如尤侗序文所言“富贵无德而称,勋业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不朽,苏子虽厄于时,得宋公而名益彰,苏子诗文虽美,得公此志而传益久。”因此,苏舜钦有造园创建之功于先,宋荦有修葺故园、创修志书之勋业于后。苏、宋二公皆为沧浪亭之功臣。

道光年间,梁章钜三次莅苏,为了使“贤达之迹存而弗湮”,“赓继《小志》之愿,网罗中丞以后记述、题咏”,在《沧浪小志》的基础上补辑《沧浪亭志》6卷首1卷附图1卷题咏2卷。民国17年,苏州图书馆馆长蒋吟秋又增辑成《沧浪亭新志》8卷。继任苏州图书馆馆长陶惟坻在《沧浪亭新志》“后序”中说:“由是以思,人不实求诸志节学行、政事文章,徒驰骛于外暴之虚荣,欲藉以传不朽也,果可得哉!观于沧浪亭二志,足以悟而勉已。”看来,沧浪亭之所以三修志书,园主更迭而亭园屡废屡兴,是后人看重苏舜钦的人品文章而已,并非其他。

按说:前于苏舜钦的孙承祐,是王亲国戚的身份,地位不可谓不高,却过眼烟云;后于苏舜钦的有章惇、韩世忠等,章惇曾官居相国之位,韩世忠是抗金名将,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而且也都为沧浪亭做过贡献,却不为后人乐道,个中原因尤侗在序文中说得很到位:“蕲王架飞虹之桥,起冷风之台,建寒光之堂,其规模广丽,视沧浪不啻百倍,然俯仰之间,大惇魂魄,化为乌有,即蕲王香火,亦半明灭于冷烟衰草中,行人过此,田夫野老指而示之曰:此苏子美沧浪亭耳!”又云“嗟乎!古今人同不同,不惟其迹惟其心,不以声势相感召,而以精神相依凭。盖有文章一道,不介而孚,所谓天作之合也。”

后两种志书已经收入广陵书社2006年版《中国园林名胜志丛刊》,苏州市方志馆有藏。

 

附录一:沧浪小志序

大中丞商邱宋公抚吴三载,发政理人,细大毕举。放衙之后,静若无事焉。间以暇日乐山水之游,偶于幕府东偏城南野次,得宋苏子美沧浪亭故址,一坏仅存,鲜过而问者。公慨然怀古,梳爬而扫除之。既修祠宇,有堂有室。缘阜筑亭,亭下为舫斋,绕以回廊,峙以高轩,汇以曲池,木石交错,光景一新。于是,搜其传记,采其诗词,葺成《沧浪小志》。以予为沧浪里人也,命以序。

予窃叹士君子出处殊涂,穷达异辙。上之为天子大臣,近光日月之旁,出则拥旄,杖节号令,行于风雨,固已豪矣。下之浮沈冗散,至遭迁谪,投荒魑魅之乡,行遁江湖之表,其困已甚。斯二者,或得志,或不得志,譬诸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无足怪者。设使当世王公大人,相逢他邦,逐客直视,为枯鱼穷鸟弃置,勿复道耳。今公以中州俊杰,开府江南,方任国家大事,军符讼牒,倥偬弗遑顾。乃网罗遗佚,游乎圹埌之野,献吊于坎𡒄失职之人,抑何相去之远、相得之深哉!

嗟乎!古今人同不同,不惟其迹惟其心,不以声势相感召,而以精神相依凭。盖有文章一道,不介而孚,所谓天作之合也。当子美流寓吴中,羁旅寥廓,顾影无俦,近惟都官往来,远则醉翁《倡和集》中所载:郡侯访予,沧浪亭因而高会,绝不记其姓名。所云千跖食鸡,二螯把蟹,亦不过酒食征逐,未尝有篇章赠答也。岂意千载之下,获遇风雅巨公,修我墙屋,拭我衣冠,举笔精墨妙,为之补亡继绝,遂使当年幅巾小艇,面目依然呼之欲出,信乎文章有神交,有道一人知已,可以贺长史于九京矣。且此沧浪之水,匪独苏子有也。前此无论,后乎苏者有章矣,后乎章者有韩矣,申公以宰相园林,所辟大阁洞山,侈为一时雄观。加以蕲王架飞虹之桥,起冷风之台,建寒光之堂,其规模广丽,视沧浪不啻百倍,然俛仰之间,大惇魂魄,化为乌有,即蕲王香火,亦半明灭于冷烟衰草中,行人过此,田夫野老指而示之曰:此苏子美沧浪亭耳!

自今以往,尸而祝之,歌而咏之,亦曰此苏公祠耳!由此观之,富贵无德而称,勋业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不朽,苏子虽厄于时,得宋公而名益彰,苏子诗文虽美,得公此志而传益久。太史公所以有感于青云也,况如予者,能不为之流连三叹乎?至亭中风景,及土木之功,公自有文记之,予不复缀。

康熙丙子上元后三日,长洲西堂老人尤侗谨序。

 

附录二:沧浪亭新志自序

沧浪亭,宋苏子美建,特著为吴中之名胜。清康熙间,宋牧仲中丞继章、韩后,为之葺而复之,并辑《沧浪小志》上下卷。循是亭之续修者,有吴立庵中丞,梁茝林时为方伯,张振轩中丞,则正庚申乱后,同治季年也。迄今逾六十年,日渐荒落。同邑 吴子深 先生,雅尚士也,嘅亭之将废,独任巨款修治之。前后栋宇,均还旧观。予居邻沧浪,且童稚弦诵之所,比年治事之地,又俱与沧浪亭密迩。十余年来,滋益情亲。每有赓继小志之愿,网罗中丞以后记述、题咏,当时漏未搜采者补之,卒卒未及嫥力为之,幸值兹重新之际,亟草成增辑《新志》八卷,自惭拙陋,所赖指示赞辅,则如 先生和羹、 先生载华,缮校竣工,附书志感。

民国十七年七月,吟秋蒋瀚澄序于沧浪可园。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