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馆 > 社会捐赠

“七君子”辩护律师汪葆楫赠书

时间: 2016-04-06 10:49 来源: 苏州地方志 访问量:

    2000 年5 月31 ,家住上海的汪葆楫先生将他近700册藏书无偿捐给了故乡苏州。这是苏州方志馆开馆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书籍。

    汪葆楫先生从小在苏州长大,与叶圣陶、潘景郑、顾廷龙等相友善,专攻法学。其父汪存志(18701969)曾任苏经丝厂经理,生前将其亲历丝厂创办和变迁,和苏州丝业的兴衰情况,以自传形式写成《葵盦年谱》。1982年,叶圣陶曾给苏州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今有旧友汪葆楫以其先人手撰《葵盦年谱》相示,所叙创办盘门外觅渡桥畔之丝厂,乃我苏兴办实业之重要事项,……乞代交编撰地方志机构,并陈提供资料之鄙意。 ”有叶老的推荐,这份宝贵的一手资料,被刊登在《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第二辑上,备研究苏州近代工业使用。

    193611月,上海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七人在上海租界遭国民党政府逮捕,随后,移解苏州江苏高等法院,时称“七君子事件”。学法有成的汪葆楫先生挺身而出,慨然应邀成为27名律师组成的“辩护团”成员,义务替“七君子”辩护。到了2000年,当年辩护团成员中唯独汪老健在,时年95岁。

    也许正是上述苏州情结和对故土的牵挂,1998年,当汪葆楫先生得知苏州方志馆成立的消息后,喜不自胜,多次来信来电,表示愿意提供资料,略尽绵力之意,乃至以93岁的高龄亲自来苏州“实地考察”方志馆,要为他的藏书找个好的归宿。

    汪老住在上海老城隍庙附近,深居简出,子女中没有一个从事文史工作的,但他们都尊重老人的选择,让他自己亲自解决个人藏书的“后事”。经过多次接触,汪老终于认定苏州方志馆,并约定时间让我们派人去取书。

    汪老所捐藏书尽管算不上善本、孤本,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藏书家,不考究版本,买书的时候,只想多读点书,可惜的是因为抄家已散失了不少书。”但就这些劫后余生的书籍,也足以让人大饱眼福,其中经史子集样样俱全,有《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十三经注疏》。也有关于苏州地方史志的书籍,如《齐溪小志》、《红兰逸乘》、《苏州五奇人传》等,除少数几种洋装书外,都是线装本。大约有一半的书籍是金石文字著作,如《语石》、《瘗鹤铭志》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抚吴期间编辑的《沧浪小志》2卷,是苏州沧浪亭最早的志书,它保留了许多文人墨客称颂这个园林创始人苏舜钦的传记和诗文,观此可以知该园林的沿革变迁;还有清道光年间苏州藏书家顾沅辑《重印玄妙观志》12卷。苏州玄妙观与穹窿山属北方全真道不同,玄妙观属江西龙虎山张天师一派的正一道,三清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沅(?一约1860)字澧兰,号湘舟,又号沧浪渔父,清长洲县(今苏州市)人。自幼禀性颖异,读书则过目成诵。道光间官教谕。喜藏书,家中宋元旧籍及金石文字甲于三吴,筑艺海楼以贮之。顾氏曾利用其丰富的藏书,辑成《昆山志》、《焦山志》、《沧浪亭志》、《建隆寺志》、《莫愁湖志》、《吴郡文编》等多种地方志和地方文献,《元妙观志》即是其中之一。

    苏州元妙观是著名的道教正一丛林,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向无专志,古今事迹,惟见郡邑志乘,往往略而不详。顾沅乃仿《洞霄宫志》体例,蒐罗志乘,花了近两年时间,编著成书。书前有石韫玉序。各卷均署“吴县石韫玉竹堂鉴定长洲顾沅湘舟辑”字样。卷首恭纪、宸翰;卷1本志;卷2归并外院、殿宇、祠庙、古迹、坊巷桥梁;卷3道流传上;卷4道流传下;卷5金石;卷6集诗上;卷7集诗下;卷8集文上;卷9集文中;卷10集文下;卷11杂志上;卷12杂志下。苏州城经历太平天国战争后,文籍多有散佚,至民国初年,此书道光刻本已难以得见。沈敬德居于观邻,留意文献,先于观中方丈处录得传抄本(上半部),又于方炳勋处借得另一抄本(亦仅上半部)加以对校。既而,沈之高足王謇从昆山赵诒琛处转借得江浦陈洙泉所藏刻本,终于了却乃师心愿,使此书成为完璧。沈之同社(苏州观前市民公社)庞中行、邹登鏊诸君有感于此,遂集资以聚珍版重排印行。汪老捐赠的重印本前有蒋炳章《重印元妙观志序》,后有王謇《重印玄妙观志跋》及庞、邹、沈3人的合跋。志中收录、保存了观中历代碑文50余块,唐宋以来有关诗文120多篇,北魏以来道流传近百人,对研究元妙观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传播、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