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陶惟坻、施兆麟与民国《相城小志》

时间: 2022-09-18 08:26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陶惟坻、施兆麟

与民国《相城小志》


陶惟坻


民国《相城小志》卷首,《纂志职员姓名表》记载:“总纂,江苏省立图书馆馆长,举人陶惟坻,小沚。”卷末,有陶惟坻作于民国十八年(1929)的题跋。

民国《相城小志》卷首《纂志职员姓名表》


据《昆山县志》《周庄镇志》《南社人物传》等记载,陶惟坻(1856-1930),字坻流,号小沚,以号行,昆山周庄人。其始迁祖陶汝益,字虞卿,明代扬州兴化人,崇祯年间,为躲避战乱迁至苏州,在周庄讲课授徒,后定居于此。父亲陶煦(1821-1891),字子春,号沚村,同治三年(1864),撰成《重租论》,光绪十年(1884),撰成《重租申言》《减租琐议》,二十一年(1895),将三者辑为《租核》。光绪六年(1880)至八年(1882),编纂《周庄镇志》。著有《沚村诗钞》《沚村手辑唐人百篇诗》《贞丰诗萃》《国朝医学丛钞》《医学须知》等。


陶惟坻像(图片来源于苏州教育博物馆官网)


光绪十三年(1887),陶惟坻参加院试,考中秀才。十四年(1888),参加乡试,考中举人。赴任河南省知县,任所矿产丰富,向朝廷上奏开采矿产事宜,奏章被搁置,未能实行。二十四年(1898),因不满晚清官场黑暗、昏庸腐败,毅然辞职,结束十年宦海生涯。回到周庄后,开设读书修德之庐,潜心教育事业。三十一年(1905)十月,与堂兄陶顺甫等购买南栅徐氏民宅及相邻的周庄巡检司署为校舍,创办元江两等小学堂(因周庄属元和、吴江两县而取名),任董事长兼校长。三十四年(1908)正月,筹资征用清远庵空房,开办贞丰女子两等小学堂。一年后,力排众议,在乡议会支持下,将贞丰女子两等小学堂并入元江两等小学堂,更名为公立贞丰两等小学堂,成为吴地男女学生同校就读的先行者。宣统元年(1909),当选为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兼周庄乡议会议长。


光绪戊子科《江南乡试朱卷 》 陶惟坻履历


民国元年(1912),当选为苏州农务总会副会长。七年(1918)春,吴县成立修志局,编纂《长元吴三邑合志》(即民国《吴县志》),聘任为采访员。十二年(1923),加入柳亚子、叶楚伧在苏州发起组织的新南社。十五年(1926年),江苏省政府聘任为省立第二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前身)馆长。任职后,向图书馆捐赠一批家中珍藏图书,制定“储集图书、供众阅读,表彰文化、鼓励人才”的办馆宗旨,编印《苏州图书馆一览》,主编《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刊》。十八年(1929),江苏省成立《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聘任为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纂《职官志》。晚年,校注《淀湖小志》。十九年(1930年)七月,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著有《说文集释》《陶小沚先生遗集》等。


陶小沚先生遗像碑


二十年(1931),为纪念其对于图书馆的贡献,全体馆员捐资,邀请著名画家颜元(颜文梁之父)绘陶惟坻像,然后将其摹刻上石。此碑至今尚存可园内,题名陶小沚先生遗像。碑上,陶惟坻身穿长衫、手持寿杖,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像上端有跋语:“元和孝廉陶先生于丁卯岁蒞斯长馆,劬悴三载,遽焉捐舍,同侪慨念,镌石摹像,庸矢勿谖。辛未仲春,玉山陈定祥述同人意识。”

施兆麟


据民国《吴县志》、民国《相城小志》和《相城区志》等记载,施兆麟(1873-1938),字济众,又字则行,相城杨家浜人。民国元年(1912)至二年(1913),任湘城市议会议员。十三(1924)至十五年(1926),任湘城市董事会名誉董事。相城施氏,为儒家大族、书香门第,居住杨家浜、施家兜等地,明、清五百年间,中举人、进士者代有其人。民国《相城小志》卷四《人物》,记载南宋至清代施姓人物12人;卷五《科举》,记载明清施姓举人3人、贡生2人、诸生21人。其六世祖施守基,字贯伯,为明正统四年(1493)己未科状元施槃后裔。施守基与沈德潜关系甚好,乾隆年间(1736-1795),沈德潜为其书斋题写“古处是敦”匾额。五世祖施锡朋,字宾我,乾隆四年(1739)举人,受业于沈德潜,精通经学。沈德潜《沈归愚自订年谱》记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馆于施伟士家”(施伟士即施守基),雍正二年(1724)三月,“赴生田王子鹤书家馆徒”,沈德潜在施家授徒长达四年。


施兆麟像(图片来源于《相城区志》)


施兆麟专心好学、砥砺奋进,饱读诗书、知识渊博,为人质朴醇厚,热心地方文化事业。他以搜罗地方见闻掌故、整理乡邦文献为己任,编纂相城地方志书是其夙愿,但苦于没有时机。民国《相城小志》卷首《题记》记载:“兆麟少愧失学,稍长略知自励,每思为地方网罗闻见,征之文献,成一市之掌故,而苦无其时机。” 

民国七年(1918)春,《长元吴三邑合志》修志局成立,聘任为名誉采访员、分纂成员。《舆地考》“乡镇”的相城村镇、“田赋”的田圩等,为其修正。《列女》中陶然继妻何氏、《杂记》中樊德谦等,来源于其采访稿。担任采访员后,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态度,既走遍村镇乡野实地考察,搜寻文物古迹,进行精心考订;又广泛拜访名贤详细询问,博采乡里见闻,记录口述历史。期间,寻访宋王皋、元张显及子张伯颜、明刘玨、沈周等名人古墓,撰写墓志铭、墓碑亭记,并请吴中保墓会立石保护;寻访积善庵、采宝庙、陆云土地庙等祠庙庵院,或募资重修,或撰文立碑,并呈请吴县知事颁发布告保护;寻访明太仆少卿都穆、缁衣宰相姚广孝等名人故居,予以凭吊。采访工作历时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积累大量乡邦掌故、文献资料,形成采访稿数册。


施兆麟《重修陆士龙祠堂记》碑文


相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地灵人杰、名贤辈出,但没有专门地方志书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延续文化、表彰前贤和激励后人。有感于清末民初时代经历沧桑变迁、史料散失无从考证,施兆麟借此契机,启动编纂《相城小志》,聘请江苏省立图书馆馆长陶惟坻、举人沈惟骥分别担任总纂、协纂,湘城市总董姚元桂、议长张世璋担任主任,自己则担任采访主任兼编辑校对。民国十六年(1927)冬,《相城小志》完成初稿。十八年(1929),江苏省成立《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聘任为协助采访员。十九年(1930),《相城小志》正式刊印。

施兆麟著有《普通古籍》六卷,家藏《杨家浜施氏族谱》。与郭巷施宝楠等谋划编纂《苏州施氏总谱》,广泛搜集苏州施氏家谱资料,积累厚达一尺,可惜尚未编成即离世。

《相城小志》


《相城小志》,有民国十九年(1930)上艺斋刊印木活字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均有收藏。另有1983年《中国方志丛书》、1992年《中国地方志集成》、2019年《江苏文库·史料编》等影印本。目前,尚无点校、注释本。封面有民国十九年(1930)吴荫培题签,卷首有民国十八年(1929)至十九年(1930)李根源、孔昭晋、曹宝书、王謇和吴荫培等序,纂志职员姓名表、湘城镇全图、相城区图、沿革、凡例、目次、施兆麟题记等。吴荫培、李根源、孔昭晋任民国《吴县志》总纂,王謇任协纂,曹宝书任协纂、采访主任,均与施兆麟为《吴县志》修志局同事。卷末,有陶惟坻跋、收支报告(记载认捐人捐款及经费支出等情况)。


《相城小志》


《相城小志》记事下限至民国十五年(1926),记述范围包括现今相城区的阳澄湖镇和渭塘镇、太平街道部分地区,主体部分分为六卷。卷一为市镇、乡都圩图(附村庄)、川泽津梁(附圩岸),记载市2个、镇6个,乡(里)2个、都5个、图51个、圩139个、村庄447个,湖泊3个、河流20个,桥梁113座、渡口26个、圩岸29个、圩岸记(公函)4篇,名胜28处。卷二为古迹坊匾、寺观祠庙(附宅第)、冢墓、金石,记载古迹(物)16处(个)、牌坊3座、匾额29个,庵院53个、寺观3个、祠庙77个,宅第43个,冢墓78座、碑碣103块、器物22个。卷三为学校兵防(附庄仓、局所、各种社会)、田赋户口、物产、风俗(附方言占验),记载学校8个、厘卡4处、公所1个、报社1个、教堂2个,兵防9处、警所5处,义庄5个、善堂2个,门槛税、鱼鳞册、田赋总额、万后仓,户口,物产191个、风俗109条、方言63个、占验60条。卷四为人物(附流寓),记载本土人物116个、流寓人物6个。卷五为人物(列女)、释道、选举、杂记祥异,记载列女72人、释教7人、道教5人、科举190人、乡饮大宾3人、荐举召征8人,自治选举董事会23人、议事会52人、省议员6人,杂记祥78条。卷六为艺文,著录作者36个、著作91部,文26篇、诗115首。


陶惟坻像(图片来源于苏州教育博物馆官网)


徐复、季文通等《江苏旧方志提要》评价“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志书”,主要体现在采访札实、体例创新、编纂认真、特色鲜明等方面,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笔者经过研读探究后认为,《相城小志》的意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