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古镇古村系列——昆山市千灯镇

时间: 2023-06-02 10:23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千灯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昆山市东南,东与上海市青浦区赵屯镇毗连,南临淀山湖镇,西与张浦镇接壤,北靠吴淞江与陆家镇、花桥国际商务城隔江相望。境域面积81.59平方千米。千灯旧称千墩,其来历有两种说法并存于史志。一说吴淞江从吴门至此,江之南北有墩及千,故名千墩。一说县东北三十里地名木瓜,有墩九百九十九,与少卿山合成千墩而名。清宣统二年(1910年),千墩易名茜墩。据传一是文人雅称,二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1966年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千灯沿用至今。

千灯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的美誉。2007年,千灯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列江苏省百强镇13位;2015年列全国科学发展百强镇68位。

千年灵秀好福地

文旅融合产业兴

千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据考古发现,这里有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寿梦在此建烽火台,并屯兵守卫,古千墩2500年历史由此开始。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曾东巡到此祭海,其登临处后称秦望山。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建秦峰塔、延福禅寺,两棵千年古银杏摇曳生姿。1500米长的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是华东地区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老街,它与少卿山、秦峰塔堪称千灯三宝。此外,千灯还有卫泾码头、马路桥、接官桥等许多古遗址。

21世纪初,千灯投入大量资金,修缮恢复了顾炎武故居、余氏典当、顾坚纪念馆、李宅、马宅、顾宅、千灯馆等40多处古建筑,对老街区内8万平方米的明清传统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

图片

自昔浮图淡世华,夕阳映处景偏赊。孤峰欲揽淞江秀,荒照恍流赤水霞。绕树寒烟凝不散,趋林倦鸟静无哗。浊醪饮罢余晖尽,灯火频催几万家。这首由清代陈至阶写的《淞南八景》诗篇之一,是千灯古韵的经典之作。清风明月,灯火人声,如今多少故事已经随着时光而去,但小桥流水人家、塔影袅绕古树的景致依存,在岁月浪潮中历久弥坚,其古朴风貌又显得神采焕发。这就是历史积淀出的精华,是江南水墨的底蕴。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千灯的产业发展和千灯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更值得称道。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千灯就成为农业生产的典型。西宿乡两年实现农业合作化,获得江苏省农业合作化运动先进单位称号,毛主席为此撰写了《这个乡两年就合作化了》一文,给予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的高度评价。

千灯曾是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当地政府发动群众,连续十年攻打钉螺歼灭战。1970127日,《人民日报》就千灯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发表了《红日照千灯,群力送瘟神》的调查报告,轰动了大江南北,从此千灯引人瞩目。改革开放以后,千灯提出了科技兴镇的战略,全面实施乡镇企业转换机制和技术创新工程,很快成为中国线路板企之乡,苏杭电子、华新电路板企业为国家的风云气象卫星和神舟飞船提供了线路板零部件。进入21世纪以来,千灯成为对外开放的卫星镇,提出做好三老之文章,走富民强镇之路的策略,明确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和构建以古镇为龙头的旅游大格局的发展目标。

2021年,千灯镇地区生产总值25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8.12亿元。如今的千灯已成为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千年福地。

百戏之祖发源地

天下兴亡匹夫责

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经济基础,为千灯的文化发展打好了根基。千灯是曲艺之乡,是一个有戏的地方。这里既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里,又是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帆的寓居地(陶渊明的第九代裔孙)。20015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作为昆曲的发源地,千灯人听昆曲、唱昆曲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逢年过节或者婚庆喜事,都要拉起场子唱上几段。到千灯镇听昆曲,置身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下,陷身于咿咿呀呀的水磨腔中,会让人感到时光倒转,眼前仿佛是似曾相识的前世。

2004年起,千灯独具特色地传承着这一民族瑰宝。千灯中心小学小昆班的一支昆曲唱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经七度荣获小梅花奖;炎武小学的戏曲班仅一年的时间,就培育出了两朵小梅花他们演出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2015戏曲班获得江苏省财政专项补贴。从2007年起,中央电视台先后到千灯拍摄了《青春剧院走进千灯》《大唐生态风光》《粉墨牡丹亭》《盛世梨园情·走进千灯》等文艺节目,并在文艺频道播出。20094月,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授予千灯昆曲之乡称号。20104月,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千灯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在千灯的历史上,永远有一位绕不开的伟大人物,他就是顾炎武。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715日),一代鸿儒顾炎武诞生于千墩镇蒋泾湾。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45岁的顾炎武改号亭林,走出千墩,北游考察,历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探求强国之计,一路著书立说。他在长达25年的文化苦旅中,结交各地豪杰,走访山川,经世致用,积累学问,践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诺言,写下了一系列流传后世的不朽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肇域志》等,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与王夫之、黄宗羲是齐名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在经学、史学、哲学、地理学、文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学问大,而且人格高,其气节,尤为后人所敬仰。梁启超称赞顾炎武: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毛泽东曾说过: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把顾炎武标举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可师文而兼武之人。新中国将顾炎武列为中华民族七十二伟人之一,受到华夏人民的崇敬。

图片

顾炎武就像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上的思想明灯,这盏光辉灿烂的灯属于千灯,属于昆山,属于全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永远激励着千灯人民百折不回,奋勇向前;在不远的将来,千灯人民一定会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历史篇章,再创金千灯之辉煌。


文中视频由千灯镇提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