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介于两省市(江苏、上海),三个区(吴江、吴县、青浦)之间。境域面积38.9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周庄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地势低洼,河港密布。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因邑人周迪功郎捐地修全福寺而更名周庄。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旅游。是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
从隐居避世之地
到财货汇聚之所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的秋天,在洛阳任职的江南名士张翰触景生情,想念起千里之外江南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写下了《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史书记载了他那一刻说的话:“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这个向往精神自由的人递交了辞呈,返回故里,游钓于南湖之滨。他的这一率性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莼鲈之思”的佳话。继张翰之后,唐代文豪刘禹锡“悠游览胜烟波”也来到了周庄,寓居在南湖边清远庵。令张翰没有想到的是,他归隐的莼鲈之乡和刘禹锡悠游览胜的地方会成为世人共同向往的梦乡。
周庄位于五个湖泊的中心地带,镇北的急水港是联系苏、浙、皖、赣等省的要道,是来往船只避风和补充给养的良港。周庄镇的兴盛与这条水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嘉庆《贞丰拟乘》记载,流经周庄的白蚬江(急水港)“原名东江,为太湖主要泄水道之一,太湖东流水经此入淀山湖”。
1974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谭其骧教授经过实地考察,认定大禹治理太湖时开凿的“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其中东江的故道就在白蚬江的江底,湖中有东西向深槽,宽20米~30米,深10米以上。这条古老的东江出太湖,越大运河,东北走浏河入海,自古就是重要的泄洪通道和水运航线。元代,浏河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而东江正是太湖流域腹地与浏河港连接的重要通道。元至顺元年(1330年),沈万三及其父沈祐由湖州南浔迁居周庄,躬耕起家,正是依靠着这条东江通道开展通番贸易,由此成为江南首富,被后世誉为“财神”。周庄因沈万三而人丁渐盛,遂成市镇,明初始称周庄镇。
镇外湖荡环列,镇内河港交叉,构成“井”字形骨架,临水成街,因水成路,以水兴镇,以水成市,以水得利,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这个地区手工业和商品集散中心,以粮食、棉布、竹木器、水产为基本行业。周庄的中市街、北市街、城隍埭、后港街等布满了店铺。这种兴盛的水乡集镇风貌一直维持到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前。清代末年,反清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周庄成为近代文学革命团体南社的重要活动地,柳亚子、陈去病等一批南社人士在此诗文唱和,迷楼雅集成为近代佳话。
从封闭沉寂的小镇
到名动海内的水乡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战后凋敝,交通不便,周庄封闭沉寂,不为外界所知。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画家杨明义因一张民国老照片偶然发现周庄,那时的周庄古老、质朴、宁静而含蓄,清末民初时的江南遗风古朴宜人,移步换景,完整的水乡格局令他激动万分。杨明义在书画圈内奔走相告自己发现周庄的信息,并先后写信介绍给自己景仰的画家吴冠中、华君武以及好友陈逸飞。1983年,留学美国的陈逸飞以周庄的水乡风景创作成《故乡的回忆》等一批画作。1984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访华,将《故乡的回忆》赠送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其后,这幅作品被选为联合国国际邮票节的首日封图案,经新闻媒体的宣传,周庄古镇在海内外声名鹊起。
1986年,周庄人在维修沈厅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也来到了周庄,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带领同济大学建筑系四五十位学生,仔细勘察了周庄全镇。几个月后,阮仪三带来了另外一张图纸——周庄发展规划图,上面有3个圆圈,画定了周庄老区、新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其中0.47平方千米的老镇区是规划中的古镇保护区。这一总体性保护规划,确定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的发展原则。新区、古镇区功能分开。用地布局上,在新老区之间留有过渡空间,且能有个很好的衔接点。既保护了古镇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民俗风情,又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空间。
1989年4月1日,修复后的沈厅正式对外开放,卖出了第一张6角钱的门票,标志着周庄旅游迈出了第一步。其后,周庄又陆续开放了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三个景点,慕名到周庄的人越来越多。
1995年,周庄把整个古镇作为一个景区统一对外发售联票,将古镇景区的众多景点“集体打包”,以“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推向海内外,从此迈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轨道。1996年,周庄在全国乡镇中率先举办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其后一年一届。1995年~2005年,周庄经历了以旅游为主体的十年发展。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成功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周庄成为国内外著名旅游景区。
从地租旅游
到梦中故乡
经过十年保护、十年发展,周庄旅游业的“繁荣”超乎想象。1999年,周庄接待中外游客125万人次,2001年突破200万人次,2006年突破300万人次。过多的游客使规划每天最大游客容量6000人的古镇不堪重负,旅游严重超负。旅游带来了全镇繁荣,也一定程度上掏空了小桥流水的文化意境。2005年2月,发生了一桩对周庄来说极不寻常的风波,当年旅游联盟合作峰会在周庄举行,由于周庄门票从60元涨到100元的提价问题,与会的上百家旅行社批评周庄商业味太浓、古镇保护不力,决定不再向游客推荐周庄游,集体“封杀”周庄。
这场巨大的风波,成为周庄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周庄提出了从2005年起的十年提升战略,提出旅游、高新技术制造、文化创意三大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创意新镇。在旅游产品上,围绕“古”“夜”“水”,周庄新开发了古镇水巷游、环古镇水上游、万三财运之旅、水乡玫瑰婚礼、江南采珠游等。旅游形态以古镇旅游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延伸转型,形成一批以《四季周庄》实景演出、“昆曲”展演为代表的演艺娱乐项目。
旅游从古镇延伸到农村,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产品亦在周庄发展起来,与之相配套的商务、经济型酒店和围绕农业休闲设计的商旅项目也逐步推出,周庄旅游已经开始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的综合型转变。与旅游业相融合,周庄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以中国八大美术学院写生创作基地——周庄画家村和画工厂、国际艺术品博览中心为载体的艺术品交易产业链,使周庄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产、展示和销售艺术品的中心场所。以设计孵化中心、富贵园、江南人家、内地首个台湾怀旧主题风情老街——爱渡风情小镇为集聚区,周庄形成创意设计产业链,吸引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入驻周庄。
周庄,是历史留给当代中国的宝贵财富。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周庄是国宝”,周庄是江南水乡的典范,是江南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扇窗口。在江南以外的远方客人眼里,它是画里烟水,对繁华都市的居民来说,它是梦中天地,而在生活日趋现代化的乡镇人看来,它则是旧日家园。周庄为每一个现代人提供了“精神故乡”,让他们回味说不尽的“故乡的回忆”,周庄就是每个游子的“他乡故乡”。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