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密布,共有320个面积在50亩以上的湖泊,“百湖之城”的美誉名副其实。吴江水面面积占全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
吴江湖泊种类众多,有湖、荡、漾、潭、兜、斗、头、滩、口、圩、扇、坑、湾、塘、港、湟、池等近20种,其中湖、荡、漾是指水面较大的湖泊。那么湖、荡、漾究竟怎么区分,或者说这三者有什么明确的划分标准吗?其实,在吴江人眼里,这三种只是称呼不同,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更多地是约定俗成。不过,要是仔细梳理一下吴江湖泊的名称,还是有一点规律所循的。
吴江北部松陵、同里和屯村这些地方,大的水面称“湖”的居多。比如庞山湖、九里湖、同里湖、叶泽湖、南星湖、小澄湖、毛塔湖、洋溢湖、沐庄湖、白蚬湖、肖甸湖,还有与吴中区、昆山市共辖的澄湖。当然,称“荡”称“漾”的也有,但相对较少。
同里湖
吴江东部莘塔、芦墟、金家坝、北厍、黎里以及八坼等地,大的水面称“荡”的居多。据2015年版《莘塔镇志》第一卷“地理”记载,1980年莘塔公社拥有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湖荡18个,其中12个称为“荡”,如元荡、沈家荡等,占湖泊总数的三分之二,另有3个称“湖”,其他3个分别为“汙”“漾”“港”。
元荡
2016年版《北厍镇志》第一卷“地理”记载,2003年,北厍有大小湖泊39个,其中称“荡”的31个,占比79.5%,称“漾”的5个,其余3个为“湖”“潭”“兜”。2004年版《芦墟镇志》第一卷“地理”收录了面积超100亩的湖泊25个,其中三白荡、韩郎荡等20个湖泊称为“荡”,占总数的80%。1991年版《黎里镇志》卷一“地理”记录主要湖荡34个,其中称“荡”的有30个,占比将近九成,其中太浦河贯穿的有杨家荡、后场荡、大平荡、将军荡和大木瓜荡。八坼一带的湖泊也以“荡”名居多,有意思的是,一些称“漾”的,当地人也别称为“荡”。如:“殷家漾”别称“殷家荡”,“太平漾”别称“东安荡”,“门前漾”别称“南白荡”等。
吴江西部地区称“漾”的居多,如长漾、麻漾、沈庄漾等。2001年版《七都镇志》记载,七都只有一个水面相对大的湖泊叫金鱼漾,以前还有孝思漾、黄家漾、果字漾、百亩漾、庄前漾,只不过这些漾在1968年先后被围垦造田了。1995年,庙港镇共有大小湖荡14个,其中称“漾”的11个,占比78.6%,如迮家漾、南西漾、梅家漾等。2003年,八都镇拥有面积超100亩的湖泊11个,其中8个称“漾”,有徐家漾、塘孟漾和蒋家漾等,占比72.7%。震泽镇有漾荡9个,其中7个称“漾”。
长漾
当然,这个简单归纳法也不完全准确。比如盛泽和平望,这两个地方称荡仍占多数。2012年盛泽镇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湖泊有10个,其中8个被称为“荡”,如郎中荡、桥北荡、北角荡等。2008年,平望镇有面积50亩以上湖泊49个,其中32个被称为“荡”,占比65.3%,如草荡、北琵荡和黄天荡等。
除了湖、荡、漾之外,还有很多种称呼。以湖的形状划分:椭圆形状称为兜、斗,弯曲状的叫湾,狭长者为港,两边小中间大为口;以湖水深浅划分:水深者为潭,水浅叫滩、池、塘、湟等。
湖、荡、漾是吴江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吴江文化孕育和发展的根源。古时,吴江各地的八景,许多与河湖有关。同里八景中的“九里晴澜”展示出九里湖烟波缥缈的胜景;黎里八景中的“禊湖秋月”,说的是中秋前后,明月高悬于禊湖之上,湖面似镜,湖景如画;震泽八景中有“张墩怀古”,张墩为长漾中的土墩,为纪念唐代隐逸诗人张志和在此吟唱垂钓而得名;盛湖八景中的“东漾划船”,描绘的是小船游弋在东白漾,如凫荡漾晴波,充满诗情画意。
震泽八景之张墩怀古
最有名的是莺脰湖。明宣德年间,平望人陈克礼定下“平湖八景”,以莺脰湖及其周边景物为定景对象,包括“莺湖夜月”“溪桥野店”“驿楼揽胜”等,吸引无数文人吟诵。陆龟蒙说“月落西林欲曙天,莺湖风静水如烟”,汤显祖感叹“莺脰湖南烟雨悭,吴江夜语孤舟闲”,就连乾隆皇帝也留下《莺脰湖词》:“极目烟波天四围,莺湖正值早莺飞。渔人贾客皆欢喜,帆饱还兼春水肥。”名著《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脰湖侠客虚设人头会”,描述了一群“名士”在莺脰湖坐着大船,一边看风景一边吃喝饮酒,听曲看灯的场景。
莺湖总图载于清雍正《平望镇志》
一湖一世界,一河一乾坤,江河湖荡丰润着吴江的城市精神。保护水生态、提升水品质、做好水文章,吴江正奋力打造世界级水乡人居新典范。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