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明朝大学士王鏊:唐伯虎恩师,后代文人辈出

时间: 2023-11-28 02:13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洞庭东山陆巷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为洞庭东山陆巷三槐堂王氏,卒于明嘉靖三年(1524)。王家并非书香世家,曾祖父王彦祥是行脚商人,祖父王逵是粮长,直到父亲王琬这一代才开始潜心读书,后任湖北光化知县。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随父北上入京师,习业于国子监。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阅。十八岁时又跟翰林院学习经学。成化四年(1468),王鏊十九岁,南归应试,府县皆首选。提学御史陈选批其卷,称赞道:“他日当名重天下,非止一乡一国士已也。”

图片

经过几次磨炼,明成化十年(1474),王鏊在乡试中写《论五策》取得第一名“解元”;翌年,在礼部会试中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取得“会元”;又翌年,至殿试,明宪宗钦点一甲三名“探花”,被授为输林编修,一时盛名天下。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为一品宰相。

王鏊学而有识鉴,经学通明,文章雅正,言谈议论明晰流畅,德才兼备,弟子众多。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当时宦官刘瑾弄权,王鏊多次上书苦谏,与刘瑾等人周旋,保全韩文、刘大夏、刘健、谢迁、王阳明等很多忠臣的性命。弘治初,王鏊升为侍讲学士,担任讲官。宦官李广引诱皇帝游玩西苑,王鏊反复规劝,讲周文王不敢在出游狩猎方面纵情娱乐的故事,皇帝被感动了。弘治年间,北方民族鞑靼力量正处在上升阶段,他们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向往南方丰富的物资,优裕的生活,所以常常进犯明朝边界,他们四处杀戮,边界告急,民情激愤,当朝文武官员一片惊慌。孝宗皇帝曾想亲征。王鏊当时只是吏部侍郎,官阶不高,但心系国家安危,连夜伏案书写《上边议八事》,为明王朝抵御外敌贡献力量。正德元年四月,王鏊担任左侍郎。然而,朝政昏暗,时局难挽,连续三次上疏辞官,于正德四年最终被朝廷批准,武宗赐他玺书、马车,并按旧例供应粮食、奴仆等俸禄。

王鏊归里后,仍然心忧天下,人称“山中宰相”。王鏊长子王延喆见父亲闷闷不乐,于是仿照故乡洞庭东山景物,在苏州城造怡老园,希望其父安度晚年。全园古柏老桧,苍翠极目。门前大街原先多药材店,名药市街,又因王鏊是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得名学士街。他在苏州家居十六年,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终不出仕。王鳌虽然官做得大,但为人随和、没有架子,很喜欢提携后进、切磋文学,因而在读书人群体中很受膜拜。加上他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天下穷阁老”。与他一起交友的有“吴中四才子”:文徵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特别是唐寅因为科场舞弊案后灰心丧气,经王鏊的鼓励与接济,才恢复了元气,成就了一代画师。唐伯虎忍不住高度表扬王鏊,“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今天故宫博物院藏《王公拜相图》正是明代正德元年(1506)王鏊被起为吏部左侍郎时,作为门生的唐寅恭谨绘制而成。此作拖尾有祝允明、徐祯卿、朱存理等八位吴门名士的题跋,全卷集合了多位名家的诗、书、画创作,这幅画也印证了王鏊与唐寅的师生情。

此外,苏州为知名的状元之乡、进士之乡,这些朝廷命官里也不乏知医善医者,王鏊便是其中之一。他由儒达官而通医,常能取古方治病,应手而愈。尝云:“今世医者,率祖李明之(时珍)、朱彦修(丹溪),其处剂不出参、术之类,所谓医之王道也,信知本者矣。然病出于病,非参、术辈所能效者,则药亦不得不变。可变而不知变,则坐以待亡。变而失之毫厘,则反促其死,均之为不可也。”王鏊医学方面的著作有《本草单方》八卷,取《大观本草》及汉晋以下名医效方,系王鏊在翰林院任职时抄录。成书于明弘治九年(1496),由其子王延喆刻印传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鳌手书《自书五律诗》轴

在明朝的文化史当中,唐伯虎、王阳明无疑是两位标杆性人物,后世对他们推崇至极,尤其王阳明,更是奉为“明朝第一奇人”。然而,在阳明先生心中的完人便是王鳌。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成化朝状元礼部侍郎王华的儿子。因南京十三道御史戴铣等二十余联名上书数刘瑾的罪状而被逮。主事王阳明上书为他们鸣冤,被廷杖四十,降为贵州龙场驿丞,从正六品降到九品。王鏊知道刘瑾做事心狠手辣,对治罪的王阳明肯定不甘心,所以叮嘱王阳明“此去龙场,千里迢迢,山路难行,多加小心”,王守仁心领神会,在回家乡的时候故作跳河自杀,还留有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家人做丧事,以蒙混过关(龙场驿丞反倒成就他“格物致知”的心学,史称为龙场悟道)。后升任都察院左俭都御史,巡抚江西,平定宁王朱晟濠的谋反,重被起用。作为恩人,王阳明在《太傅王文恪公传》中评价:“世所谓完人,若震泽先生王公者非耶?”

他一生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内阁辅臣)。嘉靖元年(1522),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派行人柯维熊慰问王鏊,并赐羊酒以示优眷。王鏊上疏致谢,并奏献《讲学篇》和《亲政篇》,世宗优诏回报,特荫其一子为中书舍人。嘉靖三年(1524)三月十一日(414日),王鏊于东山陆巷家中逝世,享年七十五岁。世宗闻讯后,辍朝一日,赐麻布五十匹,赙米五十石,谕令祭九坛。诏命工部派人前往苏州治丧,追赠太傅,谥号文恪。

王鏊去世后,怡老园为其子孙所居,清康熙元年(1662)改建为江苏布政使署。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传世。《明史》赞其:“少善制举义,后数典乡试,程文魁一代。取士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弘、正间,文体为一变。”今天的吴宅位于梵门桥弄8号,相传就是王鏊故居的一部分,于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年间曾暂借于紫阳书院,清代大学者俞樾任该书院主讲曾居于此,清光绪年间归军门提督吴瑞生。

他的不畏权贵,正直,重情重义的高尚的品质世世代代影响着王氏子孙,今天王鏊的后代王明贞还成了清华第一位女教授。她的祖父王颂蔚是王鏊的十三世孙,光绪六年的进士,著名的“苏州三才子”之一。王颂蔚曾慧眼识珠,大力推荐青年蔡元培。王颂蔚娶的妻子叫谢长达,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她创办的“振华女校”曾走出过杨绛、何泽慧、彭子刚、王淑贞等一批著名的女性。

图片

王明贞

现在苏州还留有很多王鏊的遗迹,如东山王鏊故居、天官坊、王鏊祠、学士街等处。其中太湖之滨吴县东山镇陆巷村的叶氏惠和堂,也系王鏊故宅改筑,村里至今保留着王鏊“二元一探花”三座老牌坊,这些牌坊,正是他当年孜孜不倦、寒窗苦读的见证。《吴郡名贤图传赞》称他:“筹边计熟,立朝行危。急流勇退,弗事委蛇。”

王鏊祠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年鉴工作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