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有人说,明代苏州乡村生活是这样的!

时间: 2024-01-19 02:46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说起明代的农学百科全书,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作为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了徐光启“农政”思想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农政全书》专业性太强,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就像大家更乐意看通俗有趣的科普公众号,而不是翻阅大部头一样,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有没有更适合的民间生活指导手册呢?答案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便民图纂》了。

接地气的明代苏州生活指导手册

《便民图纂》是明代颇具代表性的一部民间日用生活指导手册,它记述了吴地农业生产、食品、医药、日常生活以及风俗民情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仅在明弘治至万历中期的百余年间就至少被刊刻过六次,说明其在当时颇受欢迎。

《便民图纂》的前两卷为绘图,分别记载了江南地区最重要的两件农事。卷一描绘了水稻从育种、种植到收割、上仓的过程共十五幅,卷二描绘了下蚕、采桑、纺织、制衣等十六幅绘图。绘图所选版画笔法细腻、栩栩如生。图上配文一改原稿宋代楼璹《耕织图》的五言古体诗,选用了江南地区民间流行的吴歌竹枝词,朗朗上口,便于推广。

卷一第一篇《浸种》及竹枝词——三月清明浸种天,去年包裹到今年。日浸夜收常看管,只等芽长撒下田。

卷二第一篇《采桑》及竹枝词——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头分管两相当。

卷三到卷六分别记载了各类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方法,桑蚕女红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种植果树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注意事项。卷七至卷十一详细介绍了自然现象,占星吉日,民俗禁忌等生活知识。卷十二至卷十六则分享了内外科的民间杂方,牲畜常见疾病及处置方法,时令酱菜的制作方法和清洁修理等日常生活小妙招。

虽然从现在科学的角度来看,本书记载的一些内容有迷信甚至是错误的地方,但是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当时庶民的生活条件来说,本书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实用了。因为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庶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出现的绝大部分方法和技巧都是民间能用上,常用上的,所以《便民图纂》绝对称得上是明代苏州乡村生活的指导手册了。

那么是谁如此贴心地给老百姓编纂了这本“江南农家生活指导手册”呢?那就不得不来好好介绍一下这位编者了。

现今一般认为是《便民图纂》的编者是邝璠(亦有假托邝璠之名的说法)。邝璠,字廷瑞,号阿陵,祖居广东高要(现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祖父邝福为避匪患,举家迁徙至河北任丘(现河北省任丘市),父亲邝观政于成化十四年由太学授浙江海盐县丞。邝璠自幼聪明好学,“自幼以颕异闻”(《瑞州府知府赠左参政邝公璠墓表》),弘治五年中顺天乡试,六年登进士,七年出任吴县知县。

图片

初到苏州任职,邝知县“爱民治事匪怠”,毁淫祠,兴学校。除了政务,邝璠对于民生也十分地重视。对于河网综合的水乡苏州来说,修建桥梁是老百姓特别看重的事情。根据留存的文献记载,邝璠在苏州任职期间至少开建了西城桥(学士街西城桥)、饶稼桥(横泾饶稼桥)、渡水桥(具区风月桥),普安泾上的普安、昌禄、寿安、永福、积善、富民六桥,圭泾上的圭泾、通惠、彰盛、丰利四桥,移建了青龙桥(现通和坊状元桥),可谓是一心为民的好知县了。到弘治十二年,邝璠升任徽州府同知的时候,已经颇受苏州百姓的爱戴了,明代杨循吉的《长洲县志》中称他“聪察勤政,无绩不兴,久任民和,近代之最”。祝允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祝枝山也于弘治十五年撰并书《吴邑邝侯遗爱碑》作为歌颂邝璠功绩的记录,邝知县的勤政爱民可见一斑。

图片

邝璠在任期间,还积极参与农事,了解苏州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多部留存的旧志中都有提到邝璠到农村考察了解的记录。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邝璠是真真实实地了解到平民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困难,才决定将过去流传的《耕织图》与自编的竹枝词相结合,并搜集记录了苏州民间生活的点点滴滴,编纂了这本《便民图纂》的。

《便民图纂》不仅指导了明代苏州百姓的生产生活,其实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研究明代庶民生活的窗口,我们可以从邝璠留下的这些文字记录,推演出那时苏州百姓日常生活的画卷。


那么《便民图纂》里

具体有哪些有意思的内容呢

敬请期待下期的《便民图纂》与明代苏州耕织生活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