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苏州 > 苏州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 | 遇见香雪海

时间: 2024-02-06 09:21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苏州人一年四季都有游赏方式:春来看花,盛夏赏荷,中秋赏月,冬时探梅。

光福邓尉探梅

冬时探梅的传统由来已久,冬季的苏州,没有比赏梅更重要的事情了。吴中光福是著名的赏梅胜地,光福赏梅以邓尉山最著名。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吴中区光福镇西南部,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山一带是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名为“香雪海”。

唐《吴地记》:“光福山,山本名邓尉山,属光福里,因名。……其玄墓山,亦名万峰山。”万峰和尚曾居此山,故名万峰山。《姑苏志》:“邓尉山,在光福里,俗名光福山,在锦峰西南,与玄墓铜坑诸山联属。”习惯上称北峰为邓尉山,称南峰为玄墓山。冬季是赏梅的日子,玄墓山的梅花开得正盛,层层叠叠的花朵一直延绵到香雪海。《忆江南》中有词云:“苏州好,鼓棹去探梅。公子清歌山顶度,佳人油壁树间来。玄墓正花开。”

(清)孙均《邓尉探梅图卷》局部

光福有梅历史悠久,人工植梅始于南宋,经明清两朝绵延至今。南宋年间,查莘隐居光福植梅结屋。在屋四周遍栽梅树,自榜居屋为“梅隐庵”。“邓尉探梅”的习俗形成于明朝。明末清初,香雪村梅花成为吴中绝景,花时一望如雪,行数十里,香气不绝。康熙皇帝特地到邓尉探梅,写下“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的诗句。明末,邓尉探梅(或称玄墓看梅)逐渐成为苏州一大习俗。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题写“香雪海”,并镌刻岩崖,从此“香雪海”名声更著。明清以来,无数达官富贾、文人骚客探梅赏盛,曾抒写下数以万计的隽永诗文,留下许多逸文佳话。归庄八次到邓尉探梅,孙原湘愿“醉死便葬梅花旁”,潘遵祁香雪海里筑草堂……梅文化成为苏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11年、2016年,“邓尉探梅”先后被列入苏州市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吾家山香雪海

光福邓尉探梅最佳处首推吾家山香雪海。吾家山,原名马驾山,位于邓尉山西,山上有闻梅馆、梅花亭、乾隆御诗碑。闻梅馆处于香雪海半山腰,游人在此可品茗赏梅。梅花亭则出自近代吴中工匠,香山帮传人姚承祖之手。亭上站着一只仙鹤,旁边的石崖上刻着许多文人的墨宝,在古时其在梅园地位极高。历史上曾立五块乾隆光福探梅的诗碑,由于战火,现仅存一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所书的《再叠邓尉香雪海歌旧韵》,紧靠梅花亭旁。

香雪海遍植三千亩梅花树,梅花品种繁多,以千叶重瓣白梅为主,红梅、绿梅、紫梅等应有尽有。乌梅和绿梅的数量最少,也最为珍贵。“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香雪海有风景、有历史、有故事。就在梅花盛开的时节,何不来一场遇见香雪海之旅?站在山腰上,漫山梅树,繁花似锦,花香四溢。一眼望去,如海荡漾,若雪满地,定不负“香雪海”三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