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到,高考、中考接踵而至。说到考试,苏州人从来没怕过,也没服过谁。因为苏州自古以来有一种闻名全国的“土特产”,那就是状元,也就是“考神”。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一共产生了文武状元六七百名,其中苏州占了51人(文状元46人,武状元5人)。尤其是清代,全国产生114名状元,苏州就有26名,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篇幅有限
(苏州“考神”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就选介几位膜拜一下
助苏州学子们“考神附体”
最强“考神”
连中六元(考第二算我输)钱棨
苏州人民路图书馆南小游园内立有一个“三元坊”牌坊。原牌坊立在护龙街(今人民路),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为纪念钱棨“连中三元”而立的,因20世纪50年代拓宽人民路而拆除。牌坊虽经拆除、重建,但“三元坊”一直是该街区的传统地名。这里的“三元”是指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在乡试之前,钱棨就以县试、府试、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称为“小三元”。集齐六个第一的钱棨堪称苏州最强“考神”。
钱棨(1734年—1799年),字振武,号湘舲,苏州府长洲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状元。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云南学政。著有《湘舲诗稿》,编著《中吴文献》《三吴水利》,参修《明史》。
钱棨像
最强“考神”家族
“天下状元第一家”苏州归家
说到“考神”家族,莫过于唐代苏州长洲归家。自唐咸通十年(869)至唐天祐二年(905),短短的36年间,归家接连出了5名状元。哥哥归仁绍一马当先,先于弟弟归仁泽得中状元。没承想,弟弟的儿子归黯却在子侄辈中拔得头筹。好在哥哥的两个儿子归佾、归系发愤图强,先后夺魁。总之,这一家是不中状元都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感觉!一家人把兄弟状元、父子状元生生地刷了两轮。
苏州的“考神”家族除了归家,还有清代苏州葑门彭家、苏州钮家巷潘家、常熟翁家、昆山徐家等等。苏州葑门彭家出了一对祖孙状元,祖父彭定求清康熙十五年(1676)状元,孙子彭启丰清雍正五年(1727)状元。苏州钮家巷潘家则是“祖孙鼎甲”,祖父潘世恩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孙子潘祖荫清咸丰二年(1852)探花。常熟翁家出了一对叔侄状元,叔叔翁同龢清咸丰六年(1856)状元,侄子翁曾源清同治元年(1862)状元。昆山徐家更是“同胞三鼎甲”,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清顺治、康熙年间均以一甲登第,分别中得探花、探花、状元。
状元博物馆
最幸运的状元
“天选打工人”(在职复读考生)毕沅
毕沅(1730年—1797年),字湘蘅,自号灵岩山人,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江苏镇洋(今太仓)。曾任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山东巡抚等职。通晓经史、地理,著有《传经表》《说文解字旧音》《续资治通鉴》等。
毕沅少时在苏州灵岩山读书,求学于著名学者沈德潜、惠栋。考中举人后,毕沅两次参加会试均落榜,为了生计,只好在军机处谋得一个负责收发、抄写的职位。按现在的说法是一边打工糊口、一边复读备考。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毕沅终于考过了会试。殿试前夕,会试中选的其他考生都在紧张地准备殿试,希望能够一举夺魁。作为“在职考生”的毕沅,却还要值班。更要命的是,跟他一起当班的两位同事也考过了会试。三个苦命娃聚在一起,决定留一个人值班,其余二人专心备考。另两人一致觉得毕沅书法较差,字写得太丑,而往常殿试偏重书法,想来毕沅殿试定然不尽如人意,就决定让毕沅一个人独自值班。毕沅虽心有不甘,但自认字丑无法反驳,作为“天选打工人”,只好一人值班。那天夜里,军机处接到一份关于陕甘总督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百无聊赖的毕沅仔细地研读了这份公文。没承想,第二天殿试,毕沅展开考卷,窃喜不已,试卷考题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毕沅文思泉涌,一挥而就,文章写得论点高超、见解独到。乾隆皇帝阅卷时大为赞赏,定为状元。字丑的在职考生毕沅,成了最幸运(nǔlì)的状元。
毕沅编《续资治通鉴》书影
修志书的“考神”
写了这么多“考神”,容许我夹带一些私货。作为一方之全史的志书,不仅记载了苏州历代“考神”的情况,其中很多还是“考神”们亲自纂修。有清一代,共纂修了4部《苏州府志》。《〔康熙〕苏州府志》主纂为沈世奕、缪彤,其中缪彤为清康熙丁未(1667)科状元,沈世奕也是顺治末进士。《〔乾隆〕苏州府志》主纂习寯、王峻均为进士。《〔道光〕苏州府志》主纂石韫玉为清乾隆庚戌(1790)科状元。《〔同治〕苏州府志》主纂冯桂芬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榜眼。苏州“考神”们纂修的旧志,自然也是全国旧志中的“顶流”。
《〔康熙〕苏州府志》纂修人员名单
上面提到的《〔康熙〕苏州府志》已经由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点校完成,付梓在即,将于今年的江苏书展首发。敬请期待!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