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古城里藏着许多承载了历史烟火的街巷。市井的繁华自是不用多言,不经意间拐入的小巷,又是另一种姑苏风貌。
游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大有人慕名寻访丁香巷。那是一条东出仓街,西出平江路。位于大柳枝巷之北,胡厢使巷之南,是条宽约2—4.7米,长约360米的小巷。
说起丁香巷
戴望舒的《雨巷》总会不自觉萦绕在心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这首诗写的是雨季时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传神地写出了雨中你我都曾有过的淡淡的哀愁,恰如丁香花一般的情结。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瞬间击中所有读过此诗的人。相信每一个走在此巷的游客都曾好奇过,戴望舒写的是不是苏州的丁香巷。
其实,《雨巷》写的并非丁香巷,但是一连串丁香的比喻,却意外地让“丁香巷”因诗扬名。它那飘逸美丽的意境吻合了苏州小巷的风情,让人充满遐想。此诗百年不衰,无形中为苏州的小巷做了代言,让丁香巷也因此成了一条诗意盎然的巷子。戴望舒也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当年戴望舒写下此诗时,又怎能想到,苏州竟真的有这样一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即使无法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却可以拥有一段朦胧浪漫的时光。
丁香巷的历史,其实远远早于戴望舒的诗文传颂。走近它,你会发现丁香巷保存着姑苏旧梦,时间仿佛有片刻静止。踏出巷外,依旧是车辆穿梭,行人匆匆赶路。这条老巷满盈着光阴的故事,透着日常的随意散漫,静观着人潮的涌动。
关于这个极具诗意的巷名的来历,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最简单的一个说法,相传这里原来有一株丁香树,时间久了人们记不得原来的名字,索性把这条路叫做丁香巷了。
有一种说法是它与北宋人物丁谓有关。据《宋史·丁谓传》记载,丁谓是苏州人历史上第一个官至宰相的高官,其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丁谓机敏智谋,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
但丁谓却有着“五毒宰相”的恶名。丁在位十年便被宣告罢相。据说因为丁谓的臭名远播,后人便将丁谓的居住地流真坊改为了丁香巷。有人猜测,大概是想用巷子里古丁香树的浓香来洗去丁谓名字的恶臭。
宋代《平江图》刻制时,丁谓谢世已有200多年,当时图上还标示了丁晋公庙,巷名可能由庙名延伸而来。
还有一个版本为这条古老的小巷植入了红色的基因,说是为纪念曾住在这条巷子里的革命烈士白丁香。
白丁香是一名弃婴,从小被基督教会的一位美籍传教士收养。她15岁进东吴大学读书并秘密加入共产党,21岁与一个叫乐于泓的革命者在上海结婚。婚后,地下党派她去组建北平的地下联络站。1932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押回南京中央监狱。同年12月3日子夜被秘密枪杀于雨花台,年仅22岁。
不过这个说法也遭到不少质疑,有人拿出了实证,通过苏州地方志检索系统和旧志影印本,查到明代洪武《苏州府志》就已收录“丁香巷”这一地名了。而且丁香巷的位置应该就在今天的平江路一带。按洪武《苏州府志》抄本抄录于洪武十二年(1379)算,“丁香巷”被记录的时间至少已有六百多年了。
明洪武《苏州府志》丁香巷记录
此后的明正德《姑苏志》、隆庆《长洲县志》、清康熙《苏州府志》、民国《吴县志》等志书,都有记载,证实丁香巷是苏州的一条古巷。康熙《苏州府志》还明确,丁香巷在“流真巷北”。根据《平江区志》,“流真巷”就是今天的大柳枝巷一带,康熙《苏州府志》里丁香巷的位置跟今天的丁香巷位置完全吻合。
一条不长不短的小巷,竟承载了这么多过往。或带着哀愁,或臧否不一,或承载着荡气回肠的故事……这,或许就是苏州的魅力所在,是古城街巷的魅力所在。
在岁月长河的奔涌中,丁香巷与其他的街巷一起,构筑了璀璨的2500多年的姑苏底蕴。这个城市别有韵味,认识她,就从纤细悠长的小巷,从安静湿滑的青石板开始吧……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