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初八日,康熙皇帝再次出巡。京城附近的老农献上一茎多穗的麦苗,康熙帝看后很高兴,便对大臣们说这是吉兆,告诫大臣们要重视农业,关心民瘼。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泰山
正月十五到了山东,皇帝下诏免除天下明年的田租,并给随行大臣赐食。经过济南时,观览了趵突泉和珍珠泉。离开济南后,往南到泰安,祭祀泰山神祠,诏命每年拨款修缮维护该祠。之后过济宁、徐州、宿迁,渡淮河,经江淮运河南下扬州,沿途看到居民景象比上次巡幸时好多了,即下令免除江南历年欠下的丁口税200多万两。由此往前,叫停了所有修治渠道道路、张灯结彩迎驾的行为。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局部·浒墅关
康熙帝一行从仪征渡过长江,在镇江登岸,观览了金山、焦山、北固山甘露寺、竹林寺等。二月初三,巡幸船队到达浒墅关。江南总督傅腊塔、江苏巡抚洪之杰、安徽巡抚江有良、布政使督粮道参议钱捷及苏州府、县各级官员在此候驾。苏州籍致仕官员韩菼、归允肃、缪彤等也跪在岸边接驾。一行进入苏州府城时已是傍晚黄昏,苏州城内四处欢呼,彩灯夹道,数万人跪迎在道路两侧。与第一次巡幸一样,康熙帝当晚驻跸苏州织造府。
第二日,皇帝銮驾经养育巷,缪彤跪在家门口迎接康熙帝。康熙帝问缪彤的职衔,缪彤回答说本是翰林院侍讲,告老还乡后不久就病了,所以留在了苏州。康熙帝问他如今病好没有,缪彤说自己六十三了,年事已高,无以报效朝廷。康熙帝微笑着安慰了这位老臣。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阊门
康熙帝一行从阊门码头上船,经山塘河到了虎丘山门,苏州众多官员在此迎驾。登岸,慢行至千人石。虎丘山周边万民瞻仰,欢声震天。这时位于虎丘正中的万岁楼刚刚落成,规模壮丽,曲径通幽,层层登临,有如瀛台。万岁楼东、西两边设了红门,康熙帝从东门拾级而上,来到楼前,见到了御碑,便问是何人所造,陪同的山僧答道:“皇帝您蠲免了往年欠租逋税,苏府百姓感恩戴德,因此全城官民一起捐资建造了此碑。”说完就把御碑文字呈上,皇帝看了点点头。来到悟石轩,朱栏翠竹,互相掩映,一泓池水,光可鉴人,康熙帝看得很高兴。又到禅堂,在雪浪轩稍停,穿过剑池石梁,继续往西观览。观览后又回到万岁楼前,再沿台阶下来,到了生公讲堂旧址,赐寺僧银百两。又行走半里许,见玉蝶梅绽放,康熙帝驻足观赏,回到可中亭,再从东门出去。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虎丘
康熙帝一行往下走到二山门。苏州府士民刘廷栋等、松江府士民张三才等已跪在那里等候,待皇帝到前,拿本起奏:“我等苏、松二府,与邻近的杭州、湖州、常州诸府相比,税粮至多,百姓实在难以承受,请求皇上开恩,万望酌情减额!”康熙帝问:“同一件事,为何上奏两本?”答曰:“我们讲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我们属于不同的府,所以苏、松两府各奏一本。”康熙帝命令侍卫收下奏本。又问:“蠲免你们钱粮,可快乐否?”他们连忙叩首回奏:“皇恩浩荡,恩同再造。”回銮织造府,康熙帝向洪之杰询问苏、松二府税粮重于其他各府的原因,并下令中央各部去好好商量。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之织造府
第三天,康熙帝一行离开织造府,到胥门码头乘御舟前往木渎镇。沿胥江至木渎,弃舟登岸,游览周遭。午后到了光福邓尉山圣恩禅寺。康熙帝问寺僧:“梅花何处好?”寺僧回答说:“吾家山最胜。”康熙帝即命其前导观梅。正是初春时节,夕阳在山,花香袭人。黄昏,康熙帝回到圣恩禅寺四宜堂卧榻上休息,进了御膳。此时,听到堂外松涛阵阵,便让人取来纸笔,即兴挥毫。
次日拂晓,圣恩禅寺方丈济石前来觐见。康熙帝赐了他御笔“松风水月”四字,并赏赐黄金二百两。归途,冒雨登灵岩山,观览山上琴台、响屧廊、浣花池等处,赐山僧延音御笔“峦翠”二字。下山后,康熙帝一行坐上御舟,沿胥江、江南运河前往吴江,继续南行,到达大运河的终点杭州。稍事整顿,渡过钱塘江前往绍兴祭祀大禹。
正月十九日,康熙帝一行返回苏州,召见了在苏官员。大臣们纷纷请求康熙帝再留几天,以满足苏州百姓的愿望。
次日,康熙帝特意让鸿胪寺官召来翰林院编修汪琬,赐他四盆果品。又赐已故翰林院大学士宋德宜长子、翰林院待诏宋骏业一幅御书《春夜宴桃李园序》和四盆果品。还赏赐了华山僧人晓青御笔“远青”二字及一首御制诗。康熙帝想起松江府人、湖广粮储道叶映榴以身殉节,既已追封工部右侍郎,又命内阁、礼部议定谥号“忠节”赠予,并亲书匾额赐予叶家,以示抚慰。
苏州城百姓派代表朱尔秀、刘廷栋等人向皇帝献上数百种物品,康熙帝象征性地命人取了一把米、一颗福橘,并转达了慰问之语。康熙帝这一次南巡,深入民间,连妇孺儿童都能远观皇帝,不仅没有费民间的一根草一粒粮,而且还蠲免了数百万两税粮。考虑到江浙人才辈出,更让督抚学臣和总督、巡抚商议,增加儒童进官学的名额,弘扬文教。
再一日,康熙帝一行出阊门上船向北进发,在苏官员送驾至无锡县境。到无锡后,游览惠山,赏赐御书“品泉”二字。无锡结束后再往江宁府,按仪注祭祀明太祖孝陵。又到驻防江宁的满洲军人驻地满城,检阅慰问军队,赏赐总督、巡抚、将军及随侍大臣钱财物品。
康熙帝的两次南巡,随到之处,凡是府、州、县官员因犯小错降级贬谪的,都给他们官复原职。经过高邮等水患频仍之地,他亲自到上下河堤视察,谋划解决水患的方策,意识到若要国家强大安稳,整治沟通北京与江南的运河系统是重中之重。
作者:张学锋,江苏苏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康熙]苏州府志》总校。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