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在苏州共同签署共建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协议。
12月31日,该研究所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内开工建设一期项目,成为落户苏州的第一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该研究所是以纳米技术和纳米仿生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占地6.6万平方米,总体规划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主要是科研用房,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
2008年重点开展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其中包括3个公共技术平台、1个技术培训中心和1个技术转移中心。
目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是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四方共同建设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以“致力纳米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为宗旨,定位于纳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展相关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科研。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等重点研究领域。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并在2021年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位列科研院所类第一。建立了一支包括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重点人才的科技创新队伍,产出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自主研发出一系列仪器设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科研体系,努力成为纳米科技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文字和图片来源于《苏州年鉴》
拟稿:市地方志办年鉴工作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年鉴工作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