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0 10:34 作者: 来源:苏州地方志 访问量:
自古以来,苏州市民向来饮用河水,也有饮用井水的习惯,这一点可以从考古发掘中得到证明。60年代起,城区居民逐步饮用自来水,到了80年代后期,开始有人注意到自来水也并不卫生,于是有的厂家投其所好,生产了一种净化器,装在自来水龙头上,据说其中的活性碳,可以滤去水中的杂质,还有的厂家生产了一种矿化器,说是经过它流出来的水就是矿泉水了,不过,不久许多厂家发现了饮用水这个市场,开始大量生产桶装纯净水,并且同步推出电热饮水器,很快又有一些家庭改用纯净水。从表面上看,饮用水的变迁似乎体现了苏州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实,它正无言地诉说着苏州水环境逐渐恶化的历程。带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苏州人开始对自来水的直接饮用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的时候,国家环保总局于
回顾苏州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变化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最早当然是河水和井水均可饮用,此后,河水仅可作为洗濯用水,居民大多饮用井水。在1934年吴县卫生局对城市公用浅井水质的调查显示,370口井中,符合卫生标准可以饮用的占33%,消毒后可饮用的占55%,完全不可饮用的占12%;日伪时期,苏州卫生防疫处对221口井作调查,发现可饮用的井仅6口,煮沸后口饮用的有64口,过滤煮沸后可饮用的有30 口,不适合饮用的有121口,占54.75%;60~70年代,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废水日渐增多,加上生活污水以及逐步使用农药、化肥的近郊农田灌溉排水,特别是城市新村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粪便的出路(原来由农民进城运往农村肥田),有人设计了所谓无害化处理设施——化粪池,严重污染了市区潜水,人们明显感到井水有异味,不得不在井里加放漂白粉之类的净化物才能放心饮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以大力推广自来水的饮用,来解决百姓的用水问题,到了90年代自来水的普及已到了近郊农村。
再说,苏州的城市河道网,建城开始是作为排涝沟而凿,继而形成完整的供、排水系统,起着净化环境的重要作用。从《宋平江图》上显示的苏州城市格局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市内河道总长约
苏州的水环境治理也得综合考虑,据说,大量使用地下水,会使地面沉降,因此,从苏州的长远利益来说,哪怕井水不污染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而且必须禁止使用深井水。值得欣慰的是,自从
有人说,水是苏州的灵魂。一个城市,如果失去了它固有的特征,也就失去了这个城市的“根”和“魂”。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2%。苏州古城就是因为有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人家尽枕河”的特色而独步天下;苏州古典园林也因为有着移山水之胜于闹市之中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模样!
李瑞环在考察苏州时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苏州古城保护好了,这是最伟大的,没有哪个比得过,苏州不仅仅是苏州人的,而且是中国的,全世界的。”而苏州的保护关键就是保护水,一个没有水的灵性的苏州将只是建筑堆砌,它光鲜外表下掩盖的是城市的自我迷失和渐渐消亡!